成长摇篮:中国少年先锋队建立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 领取口令

发布时间:2019-06-24 16:47:09

●郭沫若向全国的文学艺术界发出呼吁:人的少年儿童时代是人的春天,我们应在春天抢着来播种,加强少年儿童工作。

●《中国少年儿童队章程草案》规定:“凡是9岁到15岁的男女少年儿童,只要自愿参加少年儿童队,遵守队章,参加队的活动,经过少年儿童队队部批准,就可以成为队员。”

●许多前线来信都提到了“一件事运动”,战士们感动地说:咱们祖国人民真可爱,10来岁的小朋友都参加抗美援朝了,还怕打不败美国鬼子吗?

● 新中国成立初期

共和国故事・成长摇篮

团中央宣布成立少年儿童队

1949年10月13日,在新中国的首都北京,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召开。

在中国共产党的委托下,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做出决定,在全国统一建立少年儿童组织,即中国少年儿童队。

中国共产党决定成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的目的是:

团结教育少年儿童听党的话,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培养能力,立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其实,解放前,少年儿童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组织。

在北伐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成立了劳动童子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立了共产儿童团,抗日战争时期成立了儿童团,解放战争时期也有儿童团。

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国情,来组织和培养中国的少年儿童,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解放前的儿童组织曾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在各个不同时期,涌现出许许多多小英雄,像不怕牺牲的刘胡兰,放牛的小英雄王二小等等,影响了无数的儿童走上革命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是儿童组织的热心支持者。

新中国还没成立,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为建设新的儿童组织做准备。

1949年1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

在建团的决议中,把建立少年儿童组织的问题作为团的第四项任务确定下来。

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工作纲领》。把领导少年儿童工作列为它的6项工作任务之一。

1949年10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又正式颁布了《关于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的决议》、《中国少年儿童队章程草案》和《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的几个问题的说明》。

这些文件对建队的目的,队的性质,建队的对象、队的领导机构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建队决议指出:

中国少年儿童队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领导下的少年儿童组织,吸收9岁到15岁的少年儿童参加。

对儿童队的领导机构问题,《关于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的决议》提出,区级以上的少年儿童队不设队部。青年团区委以上的少年儿童部,就是少年儿童队的领导机关。

关于队的领导机构,除了明确了由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区委以上的少年儿童部门负责领导以外,规定:

青年团组织聘请进步的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为少年儿童队的辅导员。

青年团中央同时颁布的《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的几个问题的说明》,进一步解释了《决议》和《队章草案》。

建队工作开始以后,各级团委按照《建队决议》和《队章草案》,广泛地向学校、家庭、社会进行宣传,仅用了半年的时间,中国少年儿童队就迅速壮大起来。

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做出决定,规定每年的6月1日为新中国的儿童节,同时宣布废除原来的每年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

中国少年儿童队的成立,为中国的少年儿童事业奠定了基础。从此,中国少年儿童有了自己的组织,广大少年儿童在党的关怀下健康成长起来。

团中央召开少年儿童大会

1950年4月23日至27日,正是阳光明媚的春天,在祖国的首都北京,青年团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干部大会。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少年儿童工作干部,还有一些小学校长、教师、辅导员,以及从新疆来的少数民族儿童代表。

在这次大会上,青年团中央少年儿童部部长何礼作了少年儿童队工作报告,青年团中央书记冯文彬作了《培养教育新一代》的报告。

会议期间,党中央的重要领导,毛泽东、刘少奇、朱德、林伯渠、董必武等同志在怀仁堂接见了与会代表,使与会者与全国少年儿童干部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这次会议着重解决了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如何正确坚持和贯彻建队的方针原则和方法,把少年儿童队建好。

对队的活动方针,会议强调在学校中,要配合学校进行工作,因为队员的主要任务是好好学习。队的工作要在结合正课与不妨害正课的原则下进行。

在工作方法上,强调要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反对成人化的做法,不能要求队员进行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的劳动,或要求他们完成过重的任务等。

在建队步骤上,提出要采取“重点建队,逐步推广”的方针。

会议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失学儿童比在学校的多,农村少年儿童比城市的多。许多孩子还要参加劳动,城市里有童工,农村儿童要帮助成年人劳动,绝大多数学校的课程、学制、师资、教学方法还在改造。

新的解放区建团工作刚刚开始,其他地区也不是所有基层都有团的组织。少年儿童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干部都是新手,这些使少年儿童工作的开展受到了限制。

因此,建队要首先从学校着手,在已经具备团的领导,同时少年儿童有入队要求的单位建队。会议同时提出要重视小学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

二是如何正确培养少年儿童,使他们成为具有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革命气质,具有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健康的体魄,即德智体兼备的新社会未来的主人,新中国的优秀儿女。

会议强调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心理、爱好和接受程度,进行具体生动、浅显、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教育他们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有一致的行动,为集体而努力,具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特别要启发他们的自觉、自爱和自尊。

会上还宣布了少年儿童队的标志,队礼和呼号,并解释了意义:

少年儿童队的队旗。红色象征革命胜利,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

红领巾是队员的标志,它代表红旗的一角。

少年儿童队队礼,行法是五指并紧高举头上。它的意义表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少年儿童队的呼号:“准备着,为实现共产主义和祖国的伟大事业而奋斗!”回答:“时刻准备着!”

会议做出这些规定,是为了培养少年儿童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对集体的崇高的感情。

在这次大会上,我国文学大师郭沫若向全国的文学艺术界发出呼吁:人的少年儿童时代是人的春天,我们应在春天抢着来播种,加强少年儿童工作。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大量地创作少年儿童看的文学作品。郭老自己率先为中国少年儿童创作了中国少年儿童队的队歌。

接着秦牧的《小燕子万里飞行记》、张天翼的《罗文应的故事》,高士其的科普读物、袁鹰的儿童诗,贺宜、金近的童话,刘饶民的儿歌,还有儿童电影《祖国的花朵》、任溶溶翻译的《一年级小学生》等等,大量儿童文学作品出现,活跃了广大少年儿童的生活。

1950年4月27日,会议顺利结束,与会者们佩带着红领巾,高唱队歌,举行了授旗仪式。

从此,中国少年儿童队有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也有了自己的标志,红领巾。

关于红领巾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

1917年,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领导人民在俄罗斯夺得了革命胜利。

1922年2月13日,世界上第一个由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少先队组织,在苏联莫斯科诞生了。

刚成立的少先队,没有特殊的标志。那时候饥饿、困难正威胁着苏联人民,根本考虑不到少先队的标志问题。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十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建议共青团给少先队员们设计一种特有的标志。

在一次接受新队员的大会上,来参加会议的先进女工把自己的红色三角头巾解下来系在了少先队员的脖子上,勉励他们说:“戴着它,别玷污了它!它的颜色是同革命战旗一样的!”红领巾就这样诞生了。

第一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干部大会是建国后第一次少年儿童工作干部的专业会议,它对总结建队初期的工作,进一步明确建队的方针原则,推动少年儿童工作的开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少年儿童队支援抗美援朝

1952年,在全国各地,少年儿童队开展的慰问军烈属的“一件事运动”正在轰轰烈烈进行。

参加这次活动的共有83万名中国少年儿童。

“一件事运动”,是为了响应抗美援朝总会、青年团中央、中央教育部、新闻总署广播事业局的号召而进行的。

1953年的春节前夕,在全国各地,不论是下雪还是刮风,都没能阻止孩子们前进的步伐。

孩子们经常打着队旗去为军烈属服务,他们为军烈属抬水劈柴,打扫庭院,糊窗户纸,贴年画,送光荣灯和慰问品,表演节目。

“一件事运动”既安慰了军烈属,也鼓舞了前方战士。

许多前线的战士来信都提到了“一件事运动”,战士们感动地说:

咱们祖国人民真可爱,10来岁的小朋友都参加抗美援朝了,还怕打不败美国鬼子吗?

一些队组织还与烈军属建立了经常联系,出现了像沈阳市惠工小学的拥军优属和西安市师范附属小学为军烈属服务的好榜样。

中国少年儿童队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活动,是与中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同步进行的。

建国初期,我们国家面临着重重困难和复杂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情况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

支援抗美援朝活动,是中国少年儿童队在建国初期的主要活动之一。

为了更好地支援抗美援朝运动,中国少年儿童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0

少年儿童队在全国开展了读报活动,参加了美帝国主义侵华史展览会,还参加了归国志愿军代表团和祖国慰问志愿军代表团的报告会。

少年儿童队还开展了“讲援朝志愿军打击美国侵略军的故事”的活动,举行了“祖国,我爱你”“中朝人民是兄弟”的主题队会等活动。

这一系列活动,使中国少年儿童懂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懂得了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只要中朝人民团结起来,就能打败美帝国主义的道理。

为了学习志愿军的英雄事迹,许多少年儿童队开展了以学习战斗英雄黄继光,遵守纪律的模范邱少云,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为主题的队会,还组织了与志愿军连队建立通讯联系的活动。

在学习英雄们的活动中,涌现出一系列的好人好事。有在大水里救人的上海市少先队员包全发,有生活在图们江畔勇救同学的少先队员石贞子等。

这些先进的少先队员是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英雄事迹的活学活用者。他们英勇救人的故事,传遍了全国。

下面先看少先队员包全发的故事。

少先队员包全发当时上小学五年级。黑黝黝的脸,矮小的个子。

包全发虽然个子矮小,却是打篮球、踢足球的健将,打乒乓球的能手。

每天一清早,包全发起来把家里的牛舍打扫干净,铺上草,自己煮了早饭,吃完饭就上学校打球。

放学后,他也打会儿球,不过时间不长。

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包全发就拿了镰刀去割草,割上几十斤,才回家吃晚饭。

不论放学晚了还是下雨了,他都去割草,从不让家里的两头牛挨饿。

星期天,包全发就跟着哥哥下地干活,有时候捉些小螃蟹,拿到镇上换了钱买学习用品。

要是学校里大扫除,包全发准带头。到井边打水,抬水,爬高擦玻璃,他都做得又快又干净,还做得很高兴。

有一天,雨下得非常大,可偏偏学校里通小河的一条阴沟堵住了,教室门口积满了水。

大大小小的孩子都来光着脚玩水,玩得浑身是泥和水,有几个低年级的孩子竟滑倒在水里。

老师们一面忙着照顾低年级的孩子,一面就动手挖沟,让积水能快些退出去。

这时刚从外面跑进来的包全发看到了这情况,立刻把袖子裤脚一卷,招呼自己一班的同学,一同帮助老师拆路修阴沟。

人多手多,一会儿工夫,包全发他们不但把路面下的阴沟修通了,还把10多公尺的路面也铺好了。他们做着,还唱着歌呢!

在包全发读完五年级的那一年暑假,雨水特别多,好多地方都涨大水。

包全发的家乡,川沙县包沈家宅,因为靠近海边,涨潮的时候,水就更大。

在包全发家的左边,有一条小河。看上去这河很小,可是弯弯曲曲地一直通到黄浦江。

在他们家的一边,因为地势低,连房间里也淹上了水。

小河上的小木桥也趁着水势浮了起来,在水里飘着。

幸而他们这一村种的田,都在小河的另一面,地势比较高,才没淹上。

这一天,水略略退了些,全发卷高了裤腿,下水捉鱼去了。

全发的邻居包关林,急着要到地里去看看庄稼,想摘些茄子、黄瓜什么的,上镇去卖。

包关林准备用荡在水面上的那块小木桥板,当小船撑过去。

庄稼人谁不爱自己的庄稼?

因此关林嫂和另外一个叫陆秀英的妇女也乘上了,才十岁的全发的妹妹龙妹也乘上了。

她们都准备去看看庄稼,顺便摘些瓜和菜回来。四个人从家门口的台阶,跨上了“小船”。

那知道,“船”小人多,才撑到河心,小船就有些下沉,不会游水的关林嫂和陆秀英,心里着了慌。

“啊呀,我的鞋湿了!”

“嗳,我的裤脚浸上水啦!”

“我怕,我怕!”10岁的龙妹也嚷起来了。

这么唧唧喳喳一嚷,包关林也着了慌。他一看人多“船”小,为了减轻“小船”的负担,就一使劲跳上了对岸。

谁知他这么使劲一跳,“小船”翻了,“小船”上的三个人全都给压在“小船”下,困在水里啦。

“救命啊!”

“救命啊!”

站在屋门口看他们坐“船”的人都叫了起来。秀英的婆婆急得又是哭又是叫。

最糟糕的是当场除了跳在对岸、还浸湿了半个身子的包关林以外,没有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更没有一个会水的人。

再加上河水又急,大家急得乱成―团。

正在捉鱼的包全发听见了,他想起平日老师讲过的罗盛教不怕牺牲救朝鲜小朋友的故事;想起了红领巾。

包全发一摔手,丢了已经捉在手里的鱼,衣服也没脱,就跳进水去。

包全发游到河心,推开了桥板。

包全发先把年纪最小的龙妹拖上了岸,又把20多岁的陆秀英横拖直拉的,也给拉上了岸。

这时关林嫂也被关林哥救上了岸。

大家又忙着让她们3个人换衣裳喝姜汤,才使又惊又怕浑身哆嗦的3个人定下心来,脸色也由死灰变得红润了些。

看到这个情景,大家才放了心。

“幸亏全发,要不然,至少那个小的是没命了。”

大家就这么讲开了。

暑假后,开学了,六年级甲班的孩子们,在第一天的下午就进行了“汇报会”,老师要大家谈谈假期的生活。

包全发也没谈起救人这事,他早忘了这回事。

会后,老师要小朋友找他去。

“老师找我去有什么事?大概是叮嘱我:新学期开始了,升六年级了,得好好努力啦。嗯,我是该更努力啦。”

全发这样想着,很快就到了老师办公室里。

“全发,你在暑假里跳水救人了没有?汇报会时,你怎么不说啊?”

原来是同学包凤珍向老师报告了这件事,老师怀着兴奋的心情,找包全发来问。

“这是一点小事。我会游泳,应该救她们起来。”全发微笑着不好意思地轻声回答了老师。

这就是少先队员包全发的故事,包全发的英雄行为,是向英勇救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罗盛教学习的结果,后来受到了学校表扬。

他的事迹影响了其他无数少先队员更积极地向英勇的人民志愿军学习。

下面再看一下毛主席的好孩子少先队员石贞子的英雄故事。她的英雄故事也感动了无数的少年儿童。

石贞子是一个年仅10来岁的小女孩,却在冰雪封河的寒冬从河里救出了几个同学。

石贞子出生在贫农的家庭。爸爸石永岩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在旧社会,家贫如洗,解放后,才好起来。

石永岩不仅自己劳动好,关心队里的财产,还经常教育孩子要劳动,要关心别人。

贞子就是这样长大的。9岁,上学念书,加入少先队。她爱听英雄人物的故事,也愿意把听到的向别人讲。

贞子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常常背上走不动的小同学上学,或者在冬天把自己的手套借给别人戴。对汉族小同学她更加爱护。

当稍稍长大了一些的时候,贞子就常受屯里人委托,从五里远的学校附近的供销社顺路捎买东西。

这些年来,不管是大件还是小件,也不管是轻的还是重的,从来没有推脱过,也没有出过差错。

3年前,文明淑的孩子缺奶,要月月从供销社往回买糖,几乎全是由贞子顺路代买的。

有些人或许要想:哪个孩子不喜欢吃糖呢,常年让贞子捎糖,有时吃上一点点,这是难免的吧!不,贞子一次也没有吃过。

有时,在路上遇到下雨,她把糖包放在书包里,或者放在衣服里,不让雨淋着。

像这样的事情,不是一家两家,而是全屯的大部分人家;也不是一次两次,而是百次或几百次。

这些,在全屯的人们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人们赞美贞子办事叫人放心,更赞美她乐于助人的精神。贞子的爸爸和妈妈听到别人夸自己的孩子,也格外高兴。

有时,他们和贞子开玩笑说:“贞子,你天天顺路给别人捎东西,人家能给你一块糖吃吗?”

贞子瞅着爸爸妈妈说:“革命先烈为人民办了多少好事,也没要一点什么,我捎一点东西,还吃什么糖呢!”

是的,许许多多英雄们动人的事迹,在贞子的身上,已经变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

石贞子曾经无数次被黄继光、罗盛教等人的事迹感动得睡不好觉,在心里默默地把他们树为自己的榜样,决心要向他们学习,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石贞子救人的事发生在一个冬天。

那是一个冰封时节。滚滚的图们江水,已经结冰。

这天,气温下降到零下25度,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

15时,和龙县芦果人民公社农业中学的一些女同学,在排练完节目后放学了。

从学校通往梨树四队的一条傍山临江的小路上,走着四名少先队员,她们是二年级的16岁学生石贞子;一年级的15岁学生南水今、金松竹和韩顺子。

她们想着即将到来的节日,想着刚刚排练的节目,想着元旦的演出,嘻笑着、打闹着、高兴的走着。

走了一里多路,就没路了,只能沿着刚刚封冻的江边走。

夏天,这里没有路,只有年年冰封的时候,才有人到这里走,因为走这条路近些。今天,天气冷,风又大,谁不想走近路呢。

冰路已被引到峭壁下面。这里,脚下是冰,稍远处就是滚滚的江水。

这些在江边长大的孩子,是不怕水的。可现在是严冬,却要十分小心。

她们慢慢走着,贞子的鞋带开了,她弯腰系鞋带,这时,只听“咔嚓”一声,贞子赶紧抬头,同学都不见了,耳边只听高一声、低一声地喊着:

“贞子!贞子!贞子!……”

江水翻着浪花,落水的同学,拼命地挣扎。

这时,贞子发现她们了。

在这紧急关头贞子该怎么办呢?哭,她不能哭;喊,在这样的冷天,又是夕阳西下的时候,有谁能听见呢?跑,虽然离屯子只有500米,但跑去再跑回来,也需要时间,何况又隔着半个山呢。

伙伴们熟悉的面孔、求救的目光、急促的呼救声,使贞子一步也不想离开。现在,贞子只有一个念头:要救出这些伙伴。

冰路已经塌陷,身旁又是峭壁,伙伴又冲出很远,用什么办法才能救她们呢?可情况紧急,不允许贞子作更多的思考。

贞子心里像一团火,她迅速地向靠近陡壁的一个半米高、三寸多宽的石崖上爬去。

贞子艰难地爬着,爬着,按照一般成年人的经验,抢救落水人,要先设法保住自己。这样,即使救不出来,也不致被拉下水去。

可是,贞子根本不懂,也没时间思考。

贞子爬上石崖,然后又从另一面下来,踏上没塌下的冰,挨近南水今就用手往上拉。

一个冰上,一个水下,冰上打滑,水下又沉,怎么拉也拉不上来!

就在这个时候,贞子脚下一滑,又加上水今体重下坠,身不由主地往前移动。

怕吗?贞子一点也没有怕,她沉住气,把按在冰上的一只手又抽出来,身子往后退了退,脚在冰上又踢又蹬,继续往上拉,终于把水今救了上来。

水下扎骨冰凉,冰上,寒风刺骨。

水今刚被拉上来,就冻成了冰棍,衣服全硬了,身子浑身打颤。

贞子,急促地喊着:

“水今!快,快回屯送信去……”

在水里的顺子也无力地喊着:“快,快点告诉我爹来救我……”

水今是多么想跑啊!可是,她两条腿已是硬梆梆的了,就是走,还不时地摔跟头,怎么能快呢!

等吗?一分钟也不能等。“时用就是生命”,这时的每一分钟都比万两黄金还可贵呀!

贞子跪在冰上,身向前倾,用手拉松竹。

松竹不住的抓着漂流的冰块,一块下沉了,再抓另一块,设法靠近贞子。

然而,浸水的棉衣,冲击着的江水,就像在死死地拖着她一样,身不由己,不能和贞子靠近。

贞子,一点一点地往前挪动着身子,大衣已经沾水,不知什么时候兜里的东西也溜进了水里。

这时,危险不仅在逼近着松竹,也在逼近贞子,可是贞子怎么能顾得了这么多呢!

由于贞子往前移动了许多,有一只手拉住了松竹的一个衣角,她边拉边喊:“快,快转过身来!”

这只手,给松竹增添了力量,她艰难地转着身子,贞子接着手,又拉松竹的前衣襟,拉呀,拉呀,尽管脚下的冰发出“咔咔”的响声,但终于又把松竹救了上来!

黄昏,已在不知不觉中降临。两岸的群山,被罩上了一层暮色。江水,像要非吞掉顺子不可,把她冲得更远了。

这时,什么冷啊、累啊、饿呀,都失去了作用。贞子胸前的红领巾,和冰水相映,闪烁着红光。

贞子只有一个想法:救人。就是自己淹死,也把顺子救上来!因为顺子被冲得太远,贞子怎么也够不着了。

贞子急中生智,把松竹的围巾解下来,甩到江里,但还是够不着。

就在这九死一生的紧急关头,贞子把大衣扣解开了。她想:大衣,比围巾长,扔下去,也许能够得着;如果再够不着,我就跳下去!

“不能跳啊!不能跳啊”,不知什么时候,从对岸急驶的火车上,跳下来两个年青人。他们发现江里有人,又看出贞子要跳水救人,边跑边喊着。

这两个人,就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公民金衡浩和崔尚铉,他们奋不顾身一起跳进冰冷的江水中,把顺子救上岸,虽然她已昏迷不醒,但终于活过来了。

贞子,这个见义勇为的孩子,哭了。有谁知道,这泪水是出于对恩人的感激还是因为顺子得救而高兴的呢!

一个个亲切的面孔、一双双赞美的目光,端详着这个冒险救人的小姑娘。有的同学家长还特地到贞子家来慰问。

只有贞子的父亲,对贞子没设法把顺子救上来,表示不大满意。

贞子刚进屋,父亲关切而又责备地问:“贞子,你为什么不快点把顺子救上来呢?”贞子没吱声,放下书包,就到顺子家去了。

顺子,3岁那年死去妈妈,是爹爹一手拉扯长大的,你想怎么能叫他老人家晚年再承受失去爱女的折磨呢!

贞子知道爸爸的心情,也知道爸爸这话的分量,不住地悔恨自己,从心眼里感谢金衡浩、崔尚铉哥哥。

贞子不想吃也不想喝,坐也坐不下。她一会儿到这个同学家去看看,过一会儿,再到另一个同学家去看看,当把3个同学都看过一遍,夜已经整整过去一半了。

人们想着贞子冒险救同学的事迹,再联想到她过去的往事,大家都认为,贞子是一个好孩子,看同学们落水,她不会不救!

贞子就是这样,当人们问她为什么不怕危险抢救别人的时候,她说:“谁能见死不救呢!她们是我的同学,我又是个红领巾,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事情发生以后,很快就在全县人民和青少年中传开了。公社团委根据她的多次要求,决定批准她加入共青团。

团县委召开了青少年大会,学习石贞子的动人事迹和高尚的共产主义品质。

团延边朝解族自治州委授予石贞子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团省委决定给予表扬并发给奖状,在全省青少年中开展了学习石贞子的活动。

少先队员们除了学习人民志愿军危险关头不怕牺牲,勇敢救人的精神,更多的是把人民志愿军的精神转化成了学习的动力,用在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上海市有个叫朱学方的少先队员自觉将志愿军遵守纪律的精神用于自己的学习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了知识的小主人。

1952年秋天,朱学方从宁波老家来到了上海的表哥家里。

朱学方是来考中学的,表哥对他说:“我已打听过了,再过几天,晓光中学要招生,你可以去报考。”

朱学方刚到上海,对什么事都感到新奇,心里虽想到各处去逛逛,可是考试要紧哪!他只得压制着强烈的好奇心,在表哥家里准备功课。

考试以后不久,朱学方接到了被录取的通知,他欢喜得跳起来了。

朱学方想:“可不能像在小学那样贪玩了,来时妈妈还说:‘学方呀!在上海可要好好地学,不要让妈操心,你知道,要不是你表哥帮助我们,你可上不了中学呀!’”

是的,如果没有表哥的帮助,朱学方是很难上上海读中学的。

现在朱学方的脑子里只盘旋着一个简单的念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要不就对不起妈妈,也对不起表哥。”

抱着这个念头,朱学方走进了晓光中学。

朱学方刚到学校的时候,人很小,又是刚从农村来的,班里全是新同学,处处都感到陌生,所以显得很老实,上课听讲也安静。

可日子一长,就和临近的同学搞熟了,话也多起来,思想也慢慢地开小差了。

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他就用胳膊捣捣邻座的王大鸿说:“发表意见呀,伟大的文学家!”逗得附近的同学都笑了起来。老师也不知他们玩的什么把戏。

在一堂课上,朱学方想起了在街上看到的法院的判决书,于是,就和几个同学开起了“审判会”。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悄悄地起草了“判决书”。多好玩啊!这一堂课只开了这样一个“审判会”就溜过去了。

思想像一匹野马只要你稍微放松一下,它就会任性地奔驰,再也不容易拴住。

朱学方有时对老师讲的功课,暗暗地发表点意见,有时就干脆东拉西扯。在课堂上,他不能很好地听讲了。

可是,放学以后,回到家里,看看表哥表姐们各人有各人的事,都安静地工作或学习,就不好意思。

上海地方不熟,跑到哪里去玩呢?他也就只好勉强地坐下来复习功课

第一学年就这样过去了,考试成绩虽然还不坏,但到底为什么学习呢?用他自己的活说:“这一年‘莫名其妙’地过去了。”

1953年10月28日,朱学方那一班开班会,讲邱少云的故事。

这一天,一进他们的会场,朱学方就看到后墙上的两大幅画,一幅画着烟火中的邱少云烈士,一幅画着一个英勇的志愿军,上面写着:“向邱少云烈士学习!”

到这里开班会的人,都会感到一种严肃的气氛。会上,由郑以海同学讲邱少云烈士的英雄事迹。

郑以海,就是那个高高的个子,挺像个成年人样子的同学,他用悲壮的,同时又是激昂的语句,叙述了邱少云烈士牺牲的经过。

然后就是同学们自由讨论。大家都在想:“当大火烧着邱少云烈士的时候,难道他不疼吗?他情愿牺牲自己也不暴露目标,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朱学方觉得:“我们平时被火灼伤了一块皮肤,都火辣辣地受不了,更何况整个身体浸在火海里呢!身体是肉长的哟,哪能不疼呢!”

由此,朱学方懂得了邱少云烈士牺牲自己不暴露目标,正是为了赢得战斗的胜利,祖国的安全,世界的和平,他是为了祖国啊!

朱学方又想:“向邱少云烈士学习,就一定要把学习搞好,他是为了祖国才献出了生命的,我的学习也不能只是为自己、表哥和妈妈啊!”

“邱少云烈士能够遵守战斗纪律,我难道连学习纪律都不能遵守吗?我连在上课时不讲话都做不到吗?不,我能够!”

这次班会在“雄赳赳气昂昂”的歌声中结束了,班里掀起了向英雄学习的高潮。

第二天,班上就呈现了一片新气象,一位教英文的老师感动地说:“我给晓光教课,这是秩序最好的一次!”

就在开过班会的第三天,校领导正式命名朱学方那一班为“邱少云班”。

教导主任还把一面红色的锦旗授给了他们,锦旗上写着:“向邱少云烈士学习,做到毛主席指示的三好!”

放学后,朱学方带着满心的激动和愉快回到了家里。晚上,他想来想去,好久都不能人睡。

朱学方想:“我已经是邱少云班的学生了,那就决不能玷污了英雄的名字,决不能给集体丢脸!”这就是朱学方的决心。

第二天一早,他就把这决心写在了墙报上:“我保证学习邱少云烈士的高贵品质,做到毛主席指示的三好,做个真正的邱少云式的学生!”

1954年6月的一天,朱学方听了模范团员况圆珠介绍学习经验的报告。

朱学方觉得况圆珠真行,她工作那么忙,还能学习得那么好,这真是奇迹,可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学习,他很惭愧,自己过去的学习太马虎了。

况圆珠的学习方法,是不能硬用在自己的学习上的,自己必须创造一套方法!

不久,在朱学方的书桌里就出现了一张课余时间支配表:下午15时到17时出外活动,做社会工作,晚19到21时30分进行自学。

但是,学习好的关键,却还是要在课堂上不乱讲话,集中精力,专心听讲。

在历史课上,老师讲李自成的故事,朱学方的心就随着老师的话,仿佛参加了当年的农民起义,他自己在李自成的指挥下,冲锋陷阵,一直打倒了那个荒淫的王朝。当老师讲到李自成的失败时,他又深深地惋惜。

老师讲的知识,已经在他脑子扎根了。

朱学方把当天讲过的功课,都当天复习,从不拖延。他把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从不紊乱。

学习中,谁都会不免碰到些困难,朱学方也这样。每当这时候,他总是再复习一遍老师讲过的原理和例题,然后再来思考。

实在想不通的时候,那就向人请教。向老师,向同学,向表哥,只要谁能解答,那就向谁请教。

有一次,他和郭维尧同学到文具店买图钉,他看到一大瓶一大瓶的墨水就问:“这瓶上的橡皮管开了以后,为什么会有墨水流出来呢?”

这一下可把郭维尧难住了,朱学方就不慌不忙地说:“你忘啦,初二的物理课上不是学过吗?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有不少同学是害怕考试的,可朱学方说:“考试是向祖国汇报学习成绩,只要平时做好复习工作,考试就不会紧张了。”

事实也的确这样,每逢考试,朱学方总是不慌不忙,胸有成竹。

朱学方已经牢固的掌握了老师所教的知识。就这样,朱学方在向知识进军的道路上,打了胜仗。

后来,朱学方受到了学校的表扬。朱学方就是这样将志愿军遵守纪律的精神用在了学习上,并取得优异成绩的。

朱学方遵守纪律,努力学习的精神,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他也成了许多少年儿童的学习榜样。

在支持抗美援朝,组织与志愿军连队建立通讯联系的活动中,许多少年儿童队员还直接与赴朝人民志愿军通信交往。

单北京师大女附中一个学校和志愿军的来往信件就达到一万多封。

志愿军杨连第英雄连队还托第二届赴朝慰问团,给师大女附中同学带来了两件珍贵的礼品。

一件是用缴获的美国降落伞做成的锦旗,上面写着:“勤于学习,将来献身于祖国。”

另一件是用击落的美军飞机上的铝片制作成的三角板。

同学们深受感动,他们说:“这是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这些礼品。”

一到新年、节日,孩子们纷纷给前线战士写信,寄贺年片,报告学习和思想情况。

志愿军的许多英雄连队,如上甘岭英雄连,天德山英雄连,郭忠田英雄连也经常给孩子们写信、发贺年电,报告他们击败美军的战绩。

在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中,孩子们表现了极大的积极性,他们收集废钢烂铁,采集药材,打柴割草、节约零花钱,用劳动所得,捐献“红领巾”号飞机。

1951年6月到1952年5月,全国人民共捐献3710架战斗机,其中有两架是少年儿童捐献的。

北京市育美中学,即现在的北京市25中。他们学校的少年儿童队员为了抗美援朝,捐献了一支“少年”号冲锋枪。

育美中学的少年儿童队员请朝鲜驻我国大使转交给金日成将军,金日成将军把冲锋枪送给了朝鲜人民军的一位英雄,并给队员们写了回信:

你们的来信和冲锋枪都收到了,我感谢你们!冲锋枪已按照你们的愿望转交给了人民军的英雄了。希望你们好好学习,锻炼身体,做毛主席的好孩子。

同学们看到回信,非常感动,深受鼓舞。

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批归国代表团回到祖国。所到之处,受到少年儿童们的热烈欢迎,他们以各种方式,表现了对志愿军的热爱。

据统计,全国少年儿童队员共赠给代表团一万多条红领巾。

这些红领巾被带到了前线,战士们握着红领巾,禁不住流下热泪,他们庄严地宣誓:

为了保卫祖国年轻一代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狠狠地消灭敌人。

通过支援抗美援朝的活动,通过向人民志愿军英雄事迹学习,儿童队员更加了解了中国,了解了世界,懂得了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罪恶。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中国少年儿童队更加健康自信地成长起来。

儿童队参加镇压反革命运动

1950年冬天,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镇压反革命运动正在轰轰烈烈进行。

运动打击的重点是土匪、特务、恶霸、反动会道头子和反动党团骨干分子。

在镇压反革命活动中,少年儿童队员们通过读报和讨论,知道了国民党反动派虽然从大陆被赶了出去,可是,暗藏的反革命分子,还在伺机进行破坏活动,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天津市一区中心小学胡承志和何永森等7个少年机智地帮助派出所逮捕了两个反革命分子;北京市少年儿童队员何如理,经过跟踪侦察,抓住了在墙上写反动标语的反动分子。

下面我们看一下天津市7少年智擒两道徒的事。

1951年5月6日,这是一个睛朗的日子,16时,在天津市罗斯福中心公园的一个僻静角落,第一区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胡承志和同学何永森,看见有两个人在那里鬼鬼祟祟地低声谈话。

10岁的胡承志装着做游戏慢慢挨近了他们。他看见其中一个家伙肤色黑黄,过早地发了胖,门楼头,圆合脸,单眼皮,肉眼泡有点外凸,鼻子像个蒜瓣,实在是其貌不扬。

“今天晚上你就去干。”这个家伙对另一个矮个子说。

矮个子长着一双小小的眼睛,黄色的玻璃似的眼珠,目光自始至终透出一种奸诈。

胡承志和何永森一走近,这两个家伙就用眼瞪他们。

胡承志想:这两个家伙恐怕是特务。后来,这两个家伙向外走了,偏巧何永森上厕所去了,胡承志顾不得叫他,就随着这两个家伙走出去。

跟了一会儿,胡承志想到自己是一个小孩子,怕对付不了他们;报告警察吧,抓错了怎么办?于是,他只好回了家。

回到家,胡承志没有告诉父母,夜里他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他想起老师常常讲起特务的可恨,想起奶奶常说的一家亲戚10口人被特务杀害了9口的事,又想起《少年儿童》刊物上画的骑自行车捉特务的英雄。

他决定明天再去,说不定那两个家伙还在那里开会。这时他又想起班长程绍贵比他大3岁,主意最多;杨春生的腿跑得最快。让程绍贵出主意,杨春生去报告,特务准跑不了。

第二天下午放学时,胡承志便把这件事告诉了程昭贵和杨春生。

胡承志要马上去,程昭贵说:“俞老师不是讲过‘做事要有计划’吗?我们还是先打算一下好。”

于是3个人又回到教室开了一个会,决定一个人把门,两个人在墙外听,一个人在前面监视。

并且规定了暗号:伸一个指头是没有事;伸3个指头是快来人;伸拳头是赶快集合;一摆手是快去报告公安派出所。

路上,他们又遇见4个同学:11岁的刘钟棋、11岁的赵克源、11岁的司幼光、11岁的李作。程昭贵便把这件事告诉了4人,4位同学都要一起去。

胡承志知道赵克源最爱瞎嚷,就说:“甭去这么多人,吓跑了更坏。”程昭贵说:“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好办事。”7个人就一起来到了公园。

巧得很,昨天的两个家伙正在那里嘀咕着,这时有个人就要往派出所去报告。程昭贵拦住他说:“捉特务要准、要稳。别错了,也别让他跑掉。听听再说。”

7个人按计划散开了,两个守门,两个侦察,3个在附近监视。

这两个家伙背靠的墙,是有空隙的花墙。胡承志隐蔽在围墙外,只听那个年老的“肉眼泡”对年青的矮个子说:

“找XXX一块去放火。”

“买一些毒药,到XXX村去放毒。”

后来又看“肉眼泡”手里拿着一叠钞票说:“先给你100万当本,办完事还有你的好处。”又说:“怕啥!今天晚上就去干,干好了多给你钱,你要不做,可得小心,枪可在我手里!”

为了进一步试探,司幼光、杨春生唱起“防特歌”来,那两个家伙直拿眼瞪他们。

这时,胡承志也绕回来了,他想了想,就索性走近那个“肉眼泡”的跟前说:

“同志!我们不知道抗美援朝是怎么回事?朝鲜战局怎样,你给我们讲讲好吗?”

“肉眼泡”向四处望了望,说:“过来,我告诉你!”

他呲呲牙,小声说:“志愿军都退了,联合国军队都快打到鸭绿江边上来了!”

“啊,真的吗!”胡承志用眼瞟了瞟赵克源,赵克源一摆手,刘钟棋马上向派出所跑去。

隔了一会儿,“肉眼泡”起来拍了拍屁股要走。孩子们看到公安人员还没赶到,急得不得了,就在后面跟着一步也不敢放松。

刘钟棋还没跑到派出所,正好遇到一位公安人员,就赶快报告了。

这两个企图放火投毒的反革命分子,就这样被捕了。他们就是一贯道点传师王金龙和他的徒弟沈子哲。

经公安机关详细调查取证,王金龙和沈子哲罪行累累,不久被人民政府依法处决。

在支援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少年儿童协助公安部门发现和逮捕反革命分子的生动事情。

通过镇压反革命运动,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从小懂得爱憎分明,站稳立场,培养了他们热爱人民,仇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在这次活动中,还出现了少年儿童队员不殉私情,主动举报亲人的事情。少年儿童队员郭琼芳就是其中的一个。

郭琼芳婶婶的父亲何树文,是人人痛恨的恶霸特务。

解放前,何树文当过国民兵团副团长,经常鱼肉人民,还做过土匪的头子;解放后又积极进行反革命活动,是主谋杀害东阳农会主任及民兵的反革命特务分子。

解放前,郭琼芳的家庭是一个封建地主家庭。有一次,家里为了巴结何树文,叫郭琼芳往返10多公里去请他到家里吃饭。

郭琼芳跑了两次,何树文却板着脸孔说:“哼,跑了五六里去吃一顿饭,去告诉你爸,我可没有这么多跑路的鞋子!”结果跑了3趟才用轿子把他抬来了。

为了这事,郭琼芳的母亲狠狠地打了她几顿,说一定是她去请人时“得罪”了人。

这件事,在郭琼芳幼小的心灵里,牢牢地种下了对何树文憎恨的种子,和对自己这个家庭的鄙视。

解放后,何树文利用亲戚关系潜逃到早在杭州居住的郭琼芳家里。鬼鬼祟祟地住下来后,老是早上很早就出去,晚上很迟才回来。还有一些不三不四的坏家伙也经常来找他。

有一次,她听到何树文对她母亲这么说:“国民党回来了,我们就好出头了,我可以当县长。”

一天,有一个从东阳来的泥水匠,在郭家做活,在灶底下暗暗地对郭琼芳这样说:“这家伙原来在你们这里,东阳老百姓正在到处找他算帐呢!”

鼓了几次勇气,最后,年幼纯洁的郭琼芳,对母亲说:“恶霸特务坏分子住在我们家里是不好的,我们不应该让他住……”

听到这话的第二天,何树文就悄悄地搬走了。

好几天,郭琼芳一直想着这样一个问题:“他逃到哪里去了呢?”

她把这个问题在少年儿童队里提了出来,少年儿童队辅导员对她说:“如果他是特务,不管是什么亲戚,都应当去公安局报告,把他抓起来,为人民除害。”

有一天,郭琼芳的乳母到她家中来。偶然说起郭琼芳姨母家里住着一个身材高高的人。

郭琼芳想:这会不会是何树文,真的是他吗?是这个坏蛋吗?

于是她一声不响的从城水沟巷家里跑到下城的耶苏堂弄,到她姨母家里去一看,一切都明白了,正是这个坏蛋!他还坐在椅子上抽烟呢!

姨母要留郭琼芳吃中饭,她怕来不及了,便说:“还要读书去!”就一口气跑到派出所去报告。

值班公安问道:“你怎么知道他是特务呢?”

“他是我的亲戚,我晓得的!”

值班同志又故意问道:“是你亲戚,你为什么要告发他?”

“他是祸害人民的特务,他是我们的敌人!”

于是,这个万恶的匪特就在英勇可爱的郭琼芳的检举告发下落网了,并于1951年1月押到东阳,在东阳人民的面前伏了法。

在支援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还有在解放前就参加了儿童队的优秀队员。浙江省少年儿童队员林森火是其中的典型,他为帮助中国人民解放军镇压残匪而献出了幼小的生命。

林森火是在党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好孩子。

林森火从小就树立了要“消灭天下不平事”的思想。

1934年,林森火出生。几年后,森火背上了书包。进了学堂。

一天中午,秋雨潇潇,寒气袭人。森火放学回到家里。

满面愁容的妈妈,正坐在屋子门口织着鱼网。不用问,森火已经明白了。今天中午又得饿肚子了。

这种情况在森火家里是经常出现的。

妈妈不忍心抬头看到儿子失望的神情。她实在拿不出一粒粮食来给儿子充饥。她知道,连早饭也没吃就去上学的儿子,这时候多么需要喝上一碗稀粥啊。

抱着一线希望,森火悄悄地走到锅边,他幻想着,此时哪怕有一小块干粮,也会使他喜出望外的。

揭开锅盖,他失望了。锅里什么也没有。

“火儿,饿了吧?”妈妈轻轻地问。她走到森火面前,伸手摘下墙上的空米袋,递给他说:

“火儿,到你爸爸的肉摊上去看看,要是爸爸挣了钱就称回二斤米来。”

有希望吃到米了,森火高兴地戴上草帽,拿起米袋,蹦蹦跳跳地跑出了家门。

街道上行人稀少,生意摊也寥寥无几。是啊,秋风夹着细雨,在这寒气袭人的日子,凡是有一点生活出路的人,也不会出来受罪做生意的。可是,森火的爸爸不出来摆摊,一家人吃什么呢?身上背着一身债,又靠什么来还呢?

森火刚走近爸爸,就见从对面走来两个警察,也来到了肉摊前。

“老总,行行好吧!我昨天赊老板的肉,连本钱还没有清呢,今天是说了许多好话才赊来的。我们一家还要吃饭呀!”

横行霸道的警察还从来没遇到这么不痛快的事儿。其中一个瘦高个冷冷地说:“你吃不吃饭与我们有什么关系?”瘦家伙上前就给了森火爸爸一拳,还蛮横地诬陷森火爸爸是抬高物价,扰乱市场,要封掉肉摊。

爸爸被逼得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肉递给了警察。

森火愤怒地握紧了小拳头,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消灭天下不平事。

后来,林森火又通过老师,接近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了儿童团员。

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林森火的班主任叶老师给了他一本叫《西行漫记》的书。

3天后,森火去见叶老师。

森火说:“看完了,这本书真带劲!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红军真好,他们专门帮助穷人,二万五千里长征真苦。”

森火激动地拉着叶老师的手说:“老师,你也介绍我去参加游击队吧!”

“当游击队,你的年龄还小,如果像解放区的儿童那样,组织个儿童团,为游击队办点事还差不多。”

这一年,只有13岁的林森火成了儿童团员。后来,他还曾经做过共产党的地下交通员。

1949年春天,国民党军队连连败退。玉环县解放了。

森火当上了全镇的儿童团长。

全国刚解放时,还有一些残存的敌人不甘心自己的失败,袭击和骚扰村镇的事经常发生。

1950年11月20日早晨,森火和同学们走进教室,刚放好课本,准备上课。突然,一声闷雷似的炮声在不远处传来。

“不好,敌人又来骚扰了。”森火有经验地对大家说。

森火赶忙集合儿童团员,按原来的分工,负责把小同学送回家。然后,他一口气跑到镇政府请求任务。当他得知在罗家山打阻击的解放军叔叔正需要子弹时,森火拔腿朝解放军的营房跑去。

他扛起一箱子弹,随民兵叔叔们一起上了山。

山上双方的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

森火的衣服被撕破了,脚上划破了一道道血口。森火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快把子弹送上山去。

敌人一次次被击退了,但守在山顶的解放军叔叔的子弹也不多了。狼狈败逃的敌人听到逐渐稀疏下来的枪声,又纷纷掉转回身,端着枪朝山上扑来。

望着蠢蠢欲动的敌人,战士们都上好了刺刀,准备与敌人进行刺刀战。

战场上一片宁静,这是厮杀前的沉静。

“解放军叔叔,子弹来了!”森火气喘嘘嘘地喊着;并和民兵叔叔一起,把子弹箱放在了叔叔的面前。

喜出望外的解放军叔叔装上子弹,朝着已经爬得很近的敌人一阵猛烈地射击。敌人的反扑又被击退了。

山顶危险,在解放军叔叔的劝说下,森火下了山。

山上激烈的枪声,声声牵动着森火的心,他一步一回头地往山下走着,一边想,“再过两年,我也可以参军了,还拿我当小孩子使。”

突然,在一个山�里,他发现了正在忙碌的炊事班。

“不让在山上,在山下帮助解放军叔叔做饭也行,山上的叔叔吃饱饭才能有劲打敌人。对!一回事。”

想到这儿,森火就凑到炉灶前,蹲下来帮助叔叔烧火、抱柴。

“这里危险,快回去吧!”炊事班长对森火说。

“你们不怕,我也不怕”森火不服气地说着,把一捆柴又放在了灶边。

“轰”一声巨响,一颗炮弹正好落在了灶边。

叔叔们抱起森火,呼喊着:

“森火,森火!……”

森火紧闭双目,没有回答,脸上也没有了他往常的微笑。

班长抱着森火失声痛哭,殷红的鲜血,复仇的泪水交融在一起,湿润了土地……

战斗结束后,全镇军民给林森火开了个追悼大会。全县人民在县烈士陵园里,专门为林森火修建了烈士墓。镇上还建立了一个“森火图书馆”。中央人民政府给林森火家颁发了毛泽东签署的《革命英雄纪念证》。

通过围绕“三大运动”开展活动,通过支援镇压反革命活动,使少年儿童更清醒地认识到当时的国情,培养了他们的英勇精神,教育了中国的新一代少年儿童,促进了新中国少年儿童组织的发展。

开展“三要三不要”活动

1952年1月,在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开展了反对资产阶级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在此之前的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号召在全国县级以上党和国家机关人员中进行了“三反运动”。“三反”运动包括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这三项。

“三反”、“五反”运动是一场激烈的阶级斗争,也是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运动。

为了使少年儿童在运动中受到教育,青年团中央决定在全国少年儿童队组织中开展“三要三不要”的活动。

“三要三不要”的活动是指:

要爱护公物、要珍惜时间、要艰苦朴素;不要损人利己,不要浪费、不要贪小便宜和拿别人的东西。

在少年儿童队开展“三要三不要”活动中,开展了听报告、读报、做调查、参观访问、举行主题队会等活动。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少年儿童知道了不法资本家在承担国家建设的任务中偷工减料、盗骗国家财产、偷税漏税的丑恶行为。

当了解到不法资本家竟用烂棉花做急救包,用变质的食品做罐头,用发霉的面粉做饼干来坑害志愿军,破坏抗美援朝的罪行时,少年儿童队员们义愤填膺。

通过活动,少年儿童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资产阶级不劳而获,唯利是图的本质特征。

与此同时,少年儿童队还组织参观工厂,访问劳动模范。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儿童队员了解了工人阶级如何爱护国家财产,如何争分夺秒为国家创造财富,使队员们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

有的学校还举行了反浪费展览会,引导队员成立“小银行”,提倡勤俭节约的好作风;有的组织队员自己动手修补图书和课桌椅,培养队员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好品德,举行了“一分钟的价值”的主题队会,使少年儿童养成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这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少年儿童队员们提高了认识,积极投入到“三反”、“五反”斗争中。

许多少年儿童队员自觉同不法行为做斗争,甚至主动检举自己的亲人,为“三反”、“五反”斗争做出了特别的贡献。

天津市少年儿童队队员赖渭声就是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

赖渭声是天津市耀华中学的中国少年儿童队队员。他主动动员父亲向政府坦白了自己贪污的罪行。

耀华中学少年儿童队队部举行了大队集会,对赖渭声的行为进行表扬。

芜湖市儿童队队员熊秀珍也主动检举揭发了父亲的贪污行为。

熊秀珍是芜湖市花津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受到“三要三不要”活动教育以后,想到父亲经常请干部大吃大喝,还送金戒指给她,感到大有问题。

红领巾的责任感,促使她向学校检举了父亲,学校也表扬了她,并派了4个队员和她一起去动员父亲坦白。

北京船板胡同小学儿童队员杨东的父母在一个税务机关工作,都是贪污犯。

杨东的母亲叫她带一封信给刚从乡下回来的父亲,以便串通口供,杨东想到自己是个队员,父母贪污了国家的财产,自己决不能帮助他们。于是,她把信交给了机关领导。

由于“三要三不要”活动要求明确、具体,少年儿童容易做到,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活动虽然不强调孩子在斗争中要发挥作用,但事实证明,经过教育,他们也会自觉地在斗争中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

少年儿童队给毛主席献花

195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经过上级组织层层筛选,9岁的杨庆林和另外一名叫袁颜湘的少先队员被选中,作为全国少年儿童代表,“五一”节向毛主席献花。

“五一”节早上,下着蒙蒙细雨。8点多,一位老师就带着他们两人举着鲜花,向天安门出发。

杨庆林后来回忆说:

我记得很多人不断围上来看我们俩,嘴里说:“这两个小孩多幸福呀!多光荣呀!”我有些不好意思,低着头跟着老师走。

10时,游行开始了,“东方红”的音乐在广场的上空响起。广场上所有的人都沸腾起来。

那是因为毛泽东走上天安门了。

彭真市长宣布游行开始,两位献花的小朋友跟着队伍往前走,在少先队仪仗队行进到东观礼台位置时,军乐队奏起了中国少先队队歌。

当两位献花的小朋友跟随队伍走到金水桥位置时,老师让他们俩转身去天安门,并嘱咐说:“别紧张,路滑,别摔跟头。”

两位献花的小朋友一起兴奋地跑上了天安门,到天安门,都已经气喘吁吁了。这时,人们都欢呼鼓掌起来。

后来杨庆林回忆说:

我抬起头,看见毛主席是那么高大、慈祥,正微笑地望着我们。我们把花献给毛主席后,他把我们拉到身旁,和他一起观看游行队伍。

我猛地想起:哎呀,我怎么忘了说“我代表全国少年儿童向您问好”了呢?可能当时是太激动了。这可不行,我这个当代表的连这最重要的话都给忘了。

于是,我不好意思地拉了下毛主席的袖子,毛主席微笑着俯下身子看着我,我忙说:“我代表全中国少年儿童向您问好。”毛主席慈爱地拍拍我的肩膀说:“谢谢你们。”我这才松了口气,完成了这个光荣的使命。

当时,天下着小雨,工作人员看毛泽东站得时间长了,就请他到大厅里休息一下。毛泽东总是进去一会儿就出来,只要毛泽东在观礼台上一出现,广场上的游行队伍中就一片欢呼声。人们挥着鲜花,跳着,喊着,欢呼声响彻云霄。

后来,离开天安门城楼时,工作人员又以毛泽东的名义给两位献花的小朋友每人两盒点心。

其实,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每年“五一”、“十一”,都举行盛大的群众游行,每次群众游行,都有少先队员献花的激动场面。

一般都是在少先队队伍行进到天安门城楼金水桥时,由两名少先队员手捧大束鲜花从队伍中跑出来,通过金水桥登上天安门城楼给毛泽东献花。

顿时,广场上热烈的气氛达到最高潮。

毛泽东是开国领袖,少先队员把鲜花献给毛泽东,表达了全国少年儿童对党、对领袖的崇敬和热爱。

新中国成立后,国庆节向毛泽东第一次献花是在1951年。

那是金秋送爽的季节,10月1日这一天,被选中给毛泽东献花的李毅华和张美云小朋友手捧鲜花跑过金水桥,登上天安门城楼,向毛泽东主席跑去。

两个小朋友又激动又紧张一路小跑,上气不接下气地登上了天安门。李毅华向毛泽东敬了少先队队礼,然后向毛泽东报告:

毛主席您好,我代表北京市的小朋友和全中国的小朋友向您问好!代表全国的各族少年儿童向您问好!我还代表少先队出国代表队向您问好,并且由他们带来外国的小朋友向您问好!

他们把手中的鲜花高高举起献给了毛泽东。毛泽东听了非常高兴地接过鲜花,并用他那宽厚的大手一左一右把两个小朋友揽在怀里。

1952年国庆庆典时,给毛泽东献花的是严天南和育英学校的李莉莉小朋友。

那是阳光灿烂的一天,毛泽东站在城楼中央,向游行大军挥手致意。

当少先队队伍走到金水桥前的时候,两位小朋友怀抱鲜花,从队伍中跑出来,向天安门城楼奔去。

严天南后来回忆起献花的一幕。他说:

给毛主席献了花之后,我们一直站在他的身旁。同时还见到了朱总司令、周总理、彭真市长等领导人。除了朱总司令说话较少外,首长们大都谈笑风生,气氛十分愉快和谐。

首长们除了问问家常外,还问我们功课多不多?学习好不好?长大了想做什么?记得我当时回答,我将来要参加空军,保卫祖国。毛主席连声说:“好!好!要从小立志,好好学习。”周总理风趣地说:“总司令,你看,娃娃愿意到你那里去呢!”朱老总慈爱地笑了笑,说:“好啊!”总理接着对我说:“当空军,除了学习好,身体还要好啊!”

游行队伍最后是体育大军。在轻快有力的乐曲声中,身形矫健的运动员们步伐整齐地走来。他们高呼:

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毛主席万岁!

顿时,一片青春的气息溢满广场,城楼上下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严天南回忆起当时他记忆犹新的一幕对话。他说:

毛主席也有些感动,问我:“他们走得好不好?”我当时深受感染,急切地说:“真棒!棒极了!比解放军走得还齐呢!”

话一出口,许多领导人哈哈大笑起来,还有一位领导人开了句玩笑:“总司令,娃娃说了,他们走得比解放军还整齐呀!”朱老总也笑了。

我登时大窘,脸通红,不知怎么办才好。总理走近一步,说:“解放军走正步,整齐威武。运动员齐步走,精神焕发,也很棒,对不对?”算是给我解了围。

少年儿童队的献花活动,是对全中国少年儿童的一种鼓励,表达了新中国领导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热爱。

同时,通过这个活动,也使全中国的少年儿童懂得了关心祖国,关心社会主义建设。

举报

热门好书,快上车!

  • [现代]老公,不要了,呜呜……人家都快舒服晕过去了
  • [现代]死鬼, 受不了了……你慢点!
  • [玄幻]我能修炼合欢功找女人就变强
  • [现代]想睡我女人,就看你有没有这本事!
  • [历史]爱妃你怎么能背着我干这种事
  • [奇幻]穿着暴露的美女整天晚上来撩我。
下载黑岩阅读APP,红包赠币奖不停
+A -A
目录
设置
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