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政殿。
“逆子,你竟敢奸害怡红院花魁,犯下弥天大罪,有何话可狡辩?”
李恪抬头,看着龙椅上的那人。
脸上不见波澜,嘴角却挂着淡淡的嘲讽。
穿越大唐,浮沉五载,他大刀阔斧变革。
给国库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给军队带来领先世界的武器……
触怒了无数利益集团。
朝堂上,若无人挑战自己,他反而觉的不习惯。
然而,今日的气氛,似乎格外凝重。
尽管如此,他依然认为事态不至于失控。
因为,这种污蔑的事情,已经发生不止一次。
不过……
随着时间缓缓流逝。
李恪心头咯噔。
照惯例,李二会打个哈哈,随即退朝,对此不闻不问。
但现在……
卸磨杀驴!
并不鲜见!
却没料到,会落到他头上。
回想自己穿越五载,开挂人生,与李二父慈子孝。
凭借自身才智,将大唐人文推向高峰。
现今国运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政通人和。
李恪本以为自己能和李二共谱传世佳话。
岂料……
李二瞪着发愣的李恪,以为他是被自己的气势压倒了。
暗自得意。
李恪越这样,他越找的到存在感。
只有皇权,才能高于一切。
是时候让老三明白了,朕不仅仅是他父皇,还是他的主子。
想起五年来,低声下气跟老三要钱,找老三解决问题,李二就气的牙痒痒。
“说话!”
李二眯眼,俯视跪地的李恪。
“你胆敢辱杀花魁,以为闭上嘴装傻,就能蒙混过关?”
“今天你必须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朕亲自砍下你的头,以平息朝中文武官员,和天下百姓的怒火。”
李恪试图回忆昨晚的细节,但只记得吃过晚饭后就直接睡了。
睡觉不可能杀人,这明显是栽赃。
面对无端的指控,李恪怒了。
“父皇,我受到了冤枉,我没做那件事,难道你要逼我承认不存在的罪行?”
“证据摆在那,你还有脸狡辩?”
李二眼睛瞪得溜圆,对李恪这种放肆的态度感到愤怒。
满朝文武听到这话也激动起来。
“三皇子数次漠视国法,犯下过错却不肯认罪,臣恳请陛下严厉惩处三皇子,以维护国法之尊严。”
“确实,三皇子将大唐国法置于脚下,臣恳请陛下严惩不贷。”
“大唐律法明文规定,天子犯法与百姓同罪,臣恳请陛下对三皇子处以极刑,以示国法之公正,平息民怨,以免使我等大唐子民心灰意冷。”
太子李承乾,摆出一副仁义的假像走出来。
“三皇弟,你又何苦如此?有过则当认,父皇会看在骨肉之情上宽宥你。”
李恪环视四周,冷笑一声。
“认罪?我何罪之有?”
李二闻言怒火中烧,脸色铁青,大声喝道。
“刑部尚书,你告诉这逆子,他何罪之有。”
刑部尚书走出来,声音低沉。
“三皇子殿下,昨晚怡红院花魁赤身死在您身边,您需要认下辱杀罪。”
“既然你认为三儿犯了辱杀罪,那么你说,朕应该对他施加什么刑罚?”
血浓于水。
李二先前说要亲自取李恪性命的话,不过是恐吓。
他并不真的希望李恪死,只是想借机压一头。
但现在,不知何人将此事传到民间,搞得众所周知。
作为皇帝,他不能随意处理李恪,于是把决定权交给刑部。
尽管刑部尚书刚正不阿,但在面对皇子犯法的问题上,也不敢直接说出“罪该当诛”的话。
否则,很快就会轮到他死。
“陛下,臣看三皇子屋内有空酒坛,料想是昨夜喝醉所致失态,并非蓄意犯下大错。
依大唐律例而论,三皇子之过尚不足死。”
李二听到这话,安心了。
刑部尚书还算识相。
“这样啊,朕本想亲手杀了这逆子泄愤,但国法不容朕随意行事。
当然,他虽免于一死,也不能逍遥法外。
李恪,将所有武器技术和商业权交出来。
之后回你封地凉州,无昭不得回京,可服?”
“服?我服个鬼!我没做过的事,为什么要我承担?”
李恪算明白了,这群人就是打他老底的主意。
刑部尚书眉头紧锁,已经为他开了后门,他竟然不知好歹?
“三皇子殿下,花魁赤身与你共卧,又有何好辩解?”
“我辩解?辩解何来!”李恪起身,愤然道。
“若某日,我暗中将一具衣不蔽体的尸体放在你身边,诬陷你为凶手,你会不会辩解?
你敢尝试一番吗?你敢应战否?众位,有谁敢出来一试?”
说到此处,李恪几近怒吼。
众人皆被其声震慑,哑口无言。
李恪转过头,目光如炬,直逼李二那冷漠的面容,字字铿锵。
“老子再明确告诉你们这些跳梁小丑一次,我,李恪,是被冤枉的。”
李二怒斥,“顽固不化,养育出你这样的逆子,是朕最大的羞耻。”
李恪笑。
随后,众目睽睽之下,脱下皇子服,将其叠放得一丝不苟,放到龙阶上。
众人惊愕,不明所以。
不容他们多想,李恪开口。
“草民李恪,拜谢陛下恩宠。至此,与陛下断绝父子关系,归隐田园。”
话落。
现场陷入了一片沉寂。
众人惊愕看着李恪,满脸不可思议。
李二与李承乾同样震惊,难以置信的瞪着李恪。
与天下至尊断绝父子关系?
这想法荒唐至极,只有愚人才会这么做。
过了一会儿。
李二逐渐恢复神志。
霎时,怒火在胸中翻涌。
他眼神冷若冰霜,咬牙切齿道:“逆子,你刚说什么?”
整个大殿,沉浸在帝王的至高威严中。
一步失态,便可能引发腥风血雨。
天子怒了,真正动怒了。
李恪触犯了他的底线!
四周一片寂静。
禁军与护卫,无不低头,大气不敢出。
李承乾也不敢在此刻轻易开口。
“老子要离宫,与你断绝父子关系。”
李恪态度坚决,声音坚定。
顿时,李二的盛怒,如雷霆万钧。
但李恪依旧与李二对峙,那平静的脸,令人不禁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