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动脉:粉碎美军绞杀战阴谋

二、空炮协同 领取口令

发布时间:2019-06-25 10:43:20

●防空哨的哨兵庞林举起步枪,“砰砰砰砰”4发子弹就打得敌机着了火,“轰隆”一声栽到地上爆炸了。

●在美军飞机飞行航线的前方,出现了一道由60发炮弹组成的宽1500米、高250米的火墙。

●李永泰迅速操纵飞机左转弯上升,准备占位反击。突然飞机一阵剧烈抖动。

● 空炮协同志愿军创建防空哨

1951年3月的一天,志愿军后勤部政委周纯全来到后勤一分部和三分部驻地检查工作。

在部队驻地,周纯全听到几声清脆的枪声,刚要问是怎么回事,就看见公路上的汽车有的停下来就地伪装,有的开进附近的隐蔽所。眨眼间,公路上排成一条长龙的汽车队就消失了。

原来,这是部队设置的对空监视哨,又叫“防空哨”。防空哨是我军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为保卫运输线而采取的创举。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由于美机对我交通运输线进行严密封锁,而我空军部队少和防空力量较弱,所以不能掌握制空权。这样,战地后方的交通运输、物资装卸和修筑桥梁、道路等不得不在夜间进行。

为防止暴露目标,夜间行车时不能开灯。所以,汽车前进的速度很慢,车队运输效率极低。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对前线部队的物资补给,而且夜间闭灯行车,撞车、翻车、堵车等事故也时有发生。

为了解决在美机威胁下,汽车能夜间开灯行驶这个大难题,志愿军防空兵干部战士在实践中,针对美军飞机的特点,总结出了设立防空哨的办法。

当时,美军在朝鲜战场上夜间使用的多是B-26等亚音速飞机。这种飞机未临空时,在一定距离上就能听见马达声。

针对这个特点,志愿军的官兵们在公路运输线上每隔一定距离设一个防空哨,以监视美军飞机活动。每个哨位一般由3到5个人组成,哨间距离在1�5到2公里之间,桥梁、渡口及交通枢纽地段适当加强。

防空哨只要听到美机的声音就立即鸣枪报警,公路上正在行驶的汽车则马上熄灭灯光。这样,美机就无法凭借灯光找到目标了。

待美军飞机飞过去后,防空哨就吹哨子或敲炮弹壳向过往汽车发出解除警报信号,汽车又恢复开灯行驶。

这个办法很有效。在志愿军普遍设立防空哨后,美机整夜在公路线上巡逻却始终找不到目标。美军一时不知是怎么回事,还以为我军的汽车都安装了雷达。

防空哨的显著作用是解决了汽车夜间运输的效率和安全问题。汽车部队在有防空哨的公路上就可以开大灯快速行驶,防空哨使司机有了“耳目”,解除了顾虑,运输效率显著提高,行车事故及车辆损失率也大为减少。

周纯全感到这个办法不错,于是很快加以总结,在其他单位进行了推广,使它很快遍及整个运输线。最多时,仅由志愿军后勤负责的2800公里的运输线上就设置防空哨1568个,使用兵力达11个团。

为了使汽车听到报警或遇到轰炸时有地方可隐蔽,志愿军后勤部队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主要运输线路两侧,构筑了许多汽车掩体,最多时达到8969个。防空哨与掩体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汽车运输的安全系数。

防空哨在发展中,任务也渐渐得到了“扩充”,由开始时的专门对空监视美机,发展成为既监视美机,又打低飞的美军机,以及指挥交通、维修道路、救护车辆、清剿匪特和接待过往人员等多种勤务。

一次,防空哨的哨兵庞林,见美军的飞机嚣张得不可一世,紧挨着山头飞行。他气得骂了一句:“他妈的,太欺负人了!”说着举起步枪,“砰砰砰砰”4发子弹就打得美机着了火,“轰隆”一声栽到地上爆炸了。

这个惊人的战果震惊了全军。由此,志愿军后勤部开始号召后勤分队普遍建立起对空射击小组,以步枪和轻机枪组成火力网,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打击低飞美军飞机的活动。这有力地挫伤了美军的嚣张气焰,使他们再也不敢低飞滥炸了。

1951年8月中旬开始,美军出动大量飞机对朝鲜北部铁路、公路干线和交通枢纽实施了历时一年的“空中绞杀战”。

此时,防空哨已经由专门的部队承担。从1951年12月开始,公安军十八师所属3个团接受了担任防空哨的任务,在朝鲜西线和中线长达1318公里公路运输线上指挥来往车辆,防止美机空袭。

为了粉碎美军的“绞杀战”,十八师官兵与兄弟部队一起,在朝鲜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同美军的“绞杀战”进行了艰苦的卓有成效的斗争。

执勤人员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都坚持在美机、美特威胁下,冒着生命危险,彻夜坚守在岗位上,警惕地监视着天空,注视着地面,指挥着来往车辆。

他们为了及时发现美机,在零下30度的严寒天气也卷起帽耳,认真倾听飞机和汽车的声音;有的士兵耳朵冻起了泡,脸上冻破一层皮,但仍坚持执勤,毫无怨言。

不久,美军终于知道了我军夜间行车的秘密,就对防空哨实施轰炸。但执勤战士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地与美军展开斗争。

有的哨兵被美机轰炸掀起的泥土埋住,爬起来继续执勤;有的哨兵中弹后依然鸣枪报警,用生命保卫运输线;还有的哨兵用步枪向美机射击,击落了美机。

哨兵们的艰苦工作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同志在《在志愿军总部》一书对防空哨的作用有这样生动的记述:

这时,我后方运输已大为改观。每当夜幕笼罩,朝北大地便成了我们的自由天下,婉蜒在原野和群山中的漫长公路上,成队成队的汽车,从四面八方汇聚,车灯时明时暗,整夜川流不息,蔚为壮观。

夜间行车,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一个志愿军后方部队的防空哨,敌机来时,就向空中放一枪,一个岗哨放了枪,附近的岗哨跟着也放起来。这时,正在行走的汽车,听见枪声,马上就闭灯行驶,那条漫长的电光的巨流,一下子全部熄灭。敌机过后,哨子一响,那条电光的巨龙一下子又闪亮了。

当我乘车行驶在这条被人们誉为钢铁运输线的交通线上时,感慨颇多。我们的后方运输战士为保障前线供应,付出了多少辛劳、多少血汗啊!在这条炸不烂、打不断的运输线上,又凝集了后勤战士多少聪明才智呀!

在长达250O公里的主要干线上,设置哨组1308个,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一项蔚然奇观。在我防空能力薄弱的情况下,正是这些防空监视哨保证了夜间汽车运输的安全,使粮弹源源不断的运向前沿阵地,为持久作战提供了物质基础。

据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统计,由于采取普遍设立了防空,公路运输效率提高70%以上。

防空哨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受到了彭德怀等志愿军首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为防空哨更加有效,在志愿军司令部的领导下,十八师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一是将防空哨升级为防空哨组;二是配发必要的装备;三是建立专责制;四是调整力量,充实一线连队;五是开展“百日无事故运动”,树立为运输服务的思想。

防空哨的作用,还引起了毛泽东的重视。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赞扬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公安部队创造的防空哨说:

战争的头一个月,我们的汽车损失很大。怎么办呢?除了领导想办法以外,主要是靠群众想办法。在汽车路两旁用一万多人站岗,飞机来了就打信号枪,司机听到就躲着走,或者找个地方把汽车藏起来。同时,把汽车路加宽,又修了许多新汽车路,汽车开过来开过去畅通无阻。这样,汽车的损失就由开始时的40%,减少到百分之零点几。空炮协同保卫江桥

1951年3月初,东北军区防空兵五�六团由本溪调至辽东省宽甸县长甸河口,担负掩护上河口村至朝鲜清水镇一段的鸭绿江铁路大桥和江上浮桥的任务。

鸭绿江上有3座铁桥:安东、辑安和长甸河口。防卫长甸河口大铁桥,不单是保卫交通要道,还要配合兄弟部队保卫水丰发电站。所以,五�六团的防区是主要的空战区之一,空中情况比较多,也比较复杂。

此时,美军的轰炸次数和规模一天比一天增强。

接到这个任务后,五�六团领导感到,这个任务是个非常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为了完成好这个任务,团领导决定,先由参谋长苗树人带领团司令部干部和各营营长前去勘察阵地。

鸭绿江铁路大桥和江上浮桥的两岸,都是高山峻岭,这里山峦起伏,地势险峻。鸭绿江的北岸是宽甸县的上河口村和下河口镇,南岸是朝鲜的清水镇。

在这样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下勘查,要花费很多时间。为此,参谋长苗树人带领大家开动脑筋。

大家经过商量,决定采取“普遍撒网,重点抓鱼”的办法,把整个勘查过程分普遍勘察、细微勘察和定点勘察三个阶段。

开始时,苗树人带领团机关司、政、后各部门的干部进行4天的普遍勘察。

同志们爬山越岭,披荆斩棘,用双脚踩出一条弯弯曲曲、起伏不平的山路。这里比较偏僻,荒无人烟,常有野鸡和各种鸟突然飞来。

普遍勘察后又进行了3天的细微勘察。

在进行细微勘察时,要研究“占山为王”的问题,哪一个炮连占哪一个山头,要让营里干部心中有数,以便他们根据任务要求,对连里干部做思想工作。

这次勘察所走的路虽然少一点,可是在山头蹲的时间比较长。

最后三天是定点勘查,要落实各个炮连的阵地。这时出现了新的问题,大家都想占领高山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能及早发现美机,打击美军的时机就会多一点,胜利的把握就大一些。

针对这个问题,团领导从全局出发,对团里的干部进行说服教育。团领导向同志们讲清战术原则,说明战术要求不能都占领高山头,要求大家树立全局观念,要从全团出发,互相配合,共同争取对美军斗争的胜利。

经过一番工作,各级干部们都安下心来接受了团里的安排。

勘察地形之后,团领导们又根据美军轰炸机进袭的参数,计算出战斗航路环带。又根据地形判美军战斗轰炸机的进攻方向,按照要地防空战术要求,根据“两个密集”,战斗航路环带上火力密集,主要方向上火力密集,打击美军飞机偷袭点的原则,把各中、小高炮连部署在大桥南北两侧的山头上。

由于部署恰当,符合战术要求,为以后有力打击来犯美机,确保守卫目标的安全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对空作战胜利的基础。

把高射炮架在高山上,可以说是个非常好的打击美军的办法,山上射界开阔,在那里既可以仰射高空的美机,也可以俯射低空的美机,而且视野良好,很早就能发现美机来袭。

但是,办法虽然好,把数吨重的高射炮弄上险峻的高山可就不容易了。高炮团面临的困难是,既没有汽车路,又没有工程兵给搞修建,一切都得靠自己动手。

为了修出一条可以通行汽车的路,全团所有的劳动力,从机关干部到家属都上山开路。战士在前边开山,干部和家属在后边平路。

路修好后,各营便组织炮连上山。虽然有了路,但把沉重的高射炮推上山还是很吃力的。团里调来几辆大卡车,把高射炮往山上拉,但有时候卡车也拉不上去,就只好靠人在后面推。

有时为了一门高炮上山,用一二辆大卡车往前拉,后边还有许多炮手往前推。就这样,硬是将一门炮一门炮拉进了阵地。

二营五连的阵地设在高山上,山势险峻,无路可走。为了按时完成任务,五连官兵们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把高射炮化整为零,拆开了往山上运。他们组织全营人员硬是把全部火炮器材一门一门、一件一件地拉到了高山顶上。

由于全团同志的共同努力。全部火炮和观测仪器上山、定位,只用了很短的时间。

全团各连进入阵地后,迫切要求解决的是吃饭、睡觉问题。炊事员们主动上山,在山坡上找石块垒起炉灶,支上行军锅,做好饭,炒好菜,送上阵地。

但是睡觉的问题不好解决。朝鲜位处东北亚,四季明显,早晚温差也大。在严寒的冬天,山顶上的气温常常在零下30度左右;而酷热的夏天,山上的温度则高达30度左右,而且还有蚊虫叮咬,毒蛇出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后勤处的同志急得团团转。

有一天,苗树人忽然发现鸭绿江水中有大个的原木。原来,三四月份这里是枯水期,水一浅,江中就露出许多大的原木。

这个发现让苗树人喜出望外,这不是天赐的建筑材料吗!正好可以用来盖房子,解决部队的住宿问题。于是,全团各营、连便派出战士到江里把木头捞上来。后勤处派人借来锯子并雇用了工人,在鸭绿江边搭起了木板房和半地下室的指挥所,还搭盖了一个能容纳300多人的礼堂。

就这样,连队阵地上的宿舍、指挥所和团部礼堂,没有向上级要一分钱,就解决了。

1951年4月,高炮五�六团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按照上级要求正式担负保卫长甸河口鸭绿江桥的防空作战任务。

1951年5月,美帝国主义侵朝空军的破坏重点,转向朝鲜后方交通线以后,鸭绿江一线的战况逐渐缓和。

9月,志愿军空军开始担负东北地区的防空作战任务。高炮部队便加强了与歼击机航空兵协同作战的训练,制定了各种情况的空、炮协同作战方案。

1952年1月,美国侵略者在其军事、政治上遭受惨败之后,公然违犯国际公法,在朝鲜开始进行灭绝人性的细菌战。2月以后,美军把细菌战扩大到我国东北地区。3月份,美军飞机在鸭绿江一线的活动比较频繁,经常侵入我国内地上空进行侦察和轰炸。

4月13日和23日,高炮五�六团连战连胜,取得了击落美机4架的成绩。

1952年4月13日,天气晴朗,碧空如洗,能见度极好。团领导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今日可能有空战。在团指挥所担任值班的苗树人根据团领导的指示,要求全团提高警惕,充分做好空、炮协同作战的准备。

9时10分,在团阵地北方上空我国境内,发现美军4架F-86型战斗机与我方两架米格-15型飞机相遇。在实力相差的情况下,我战鹰发扬临危不惧、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与敌机展开激战。

9时15分,我方长机向美战机猛烈攻击后,果断撤出战斗返航。一架美机受轻伤后,在另3架美机的掩护下,向南偏西方向逃去。

苗树人判断美机企图返航,或企图飞越鸭绿江上空,即便坠落也要落在朝鲜境内,以逃避其侵略我国领空的罪责,于是当即下令高炮射击。

高炮五�六团一、三连火炮仪器早已瞄准跟踪,第一个齐放即命中这架敌机。只见美机冒着浓烟,坠落在我阵地西北9公里处的长甸乡黄花沟附近,落地后爆炸起火。在100多米的范围内,到处都是美机的残骸和碎片,美机的机号为0636,美军少校驾驶员跳伞后坠地毙命,其余3架仓皇逃窜。

这次战斗,首创击落美机于国境以内的辉煌战绩,使美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暴露无遗。因此,军委通令嘉奖该团并发给匾额一块。战地摄影组赶来拍摄了新闻记录影片。

这次战斗,极大地鼓舞了全团的战斗意志,为以后继续夺取对空作战的胜利提供了经验。

4月23日晨,朝鲜清水镇地区上空有雾。6时20分,远距离雷达报告:在保卫目标西南方向80公里处,发现一批美机,高度8000米,正向我保卫目标飞行。

苗树人在团指挥所,当时判断美军之企图是气象侦察。为防止美机突然袭击,遂令部队转入一等战备,并通知西南方向的远方监视哨注意观察。

6时24分,远方监视哨报告“飞机临近”。

部队遂向西南方向搜索。

25分,二连发现美军F-86战斗机4架,高度6000米,由南向北侧飞行。当美军飞机距离我保卫目标约10公里时,各连射击准备完毕。

此时,有一列火车由清水镇车站出发向西行驶。美机发现该列车后,立即降低高度,隐蔽于东南方向的山区。

团指挥所指挥员苗树人判断敌机有袭击保卫目标的企图,即令部队注意监视东南方向低空情况。

6时27分,美机分为两批、每批两架,其中前两架从东南方向山谷中突然出现,以500米的高度顺江直冲铁桥而来,并向行驶在铁路上的列车扫射。

二连和五连当即开火射击,其余各连亦先后开火。此时,另两架敌机由东南方向以低空飞行,向七、八连阵地实施攻击,企图压制我地面火力,掩护前两架逃脱,但遭我七、八连的迎头射击,当即击落其中一架。

其余美机企图经二连阵地上空逃脱,但又遭二连火力截击,美机即陷入火海之中,队形已乱,被我四、六连又各击落一架。

前后激战1分15秒,击落美机3架、击伤1架,消耗76�2炮弹70发,37炮弹688发,我方无伤亡,无战损。

这次战斗,保卫了铁桥的安全,首创了一战全歼美机的典型战例,创我东北境内高射炮部队一次战斗击落美机的最高纪录。因此,高炮五�六团荣获东北军区防空司令部通令嘉奖,并受到了中央军委电报表扬。

美军空袭屡遭我方打击后,为了拖延和破坏已经开始的停战谈判,美军实行以其“空中优势”重点轰炸朝鲜北部78个城镇、工厂的计划。

针对美军空袭战术的变化,志愿军空军采取了“以保卫目标,打大仗为主”的作战方针,制定了协同友军对美军作战,主要打击美军攻击机和轰炸机群的作战计划。

1952年8月以后,美机在鸭绿江沿岸地区进行疯狂轰炸,我防空部队与美军进行了英勇斗争。

8月24日和9月12日,美军出动B-29型轰炸机群空袭鸭绿江中游的水丰发电站。五�六团配合友军和高炮五�四团进行了坚决抗击,保卫目标未受损失。

这次战斗结束后,五�六团领导认真分析研究美军军情,寻找美机活动的规律和特点。

考虑到我国的国庆节就要到来,苗树人同作战参谋张汝为、张同顺等有关人员专门进行了研究,并组织部队做好夜间对空作战的准备,以确保保卫目标的安全。

因为五�六团防区里还没有配置探照灯和近距离雷达。中高炮既不能用基本方法射击,也不能用雷达进行拦阻射击。

唯一可以采用的射击方法,就是按爆音进行拦阻射击。但是,要进行按爆音拦阻射击,首先必须把各中高炮连阵地的位置,准确地标示在战斗序列图上,否则计算不出各炮连至火网基点的射击诸元。

五�六团一营所属3个中高炮连,分别部署在鸭绿江两岸的山头上面,一、三连在我国境内,二连在朝鲜一侧。

由于山峦遮挡,3个炮连阵地没有一个能看得见,唯一可作为坐标原点的就是鸭绿江大桥。同时3个炮连之间相互也看不到,无法进行测量。

张汝为领受任务后,让指挥连派两台观测镜分别架在大桥的两端。当夜幕降临后,令阵地标高位置最低的二连向其正上空连续发射红色信号弹,两台观测镜同时测量方位角和高低角,然后以大桥为基线计算出了二连阵地的坐标。

接着又以二连阵地为基点,用同样方法,命令一、三连向正上空打信号弹,分别测出一、三连的阵地坐标。就这样,把3个中高炮连的陈地位置准确地标在战斗序列图上。接着进行图上作业,测算出各炮连至火网基点的射击诸元,下发给各炮连,并反复进行射击指挥演练。

9月下旬,正当全团指战员利用战斗间隙,欢快地排练文娱节目,准备庆祝我们年轻的人民共和国诞生3周年之际,团领导根据东北军区防空司令部加强节日战备的指示,命令全团进一步做好战斗准备,严防美机利用我国庆节进行突袭。

9月30日拂晓,苗树人带领张汝为先后到所有9个中小高炮连做战备动员检查,直到傍晚才回到指挥所。然后命令指挥连向中高炮连加派无线报话机,以防备有线电话在美军飞机轰炸中断时,保障指挥顺畅之用。

9月30日晚,全团指战员倍加警觉,斗志昂扬,在寒风中严密监视夜空,随时准备打击来犯的美军。

10月1日凌晨1时,美军B-29型轰炸机30架,高度6000米,从4号阵地东的方向沿鸭绿江上空,每批一架,间隔1分钟向我袭来。

正在值班的苗树人果断下达命令:中高炮在团统一指挥下,用按爆音拦阻射击方法打击美机。张汝为即令远方监视哨严密监听美机。

不久,4号远方监视哨报告:

爆音直行!

张汝为迅即在战斗序列图上确定阻击火网,随即向一营下达:

火网XX,高度6000!

各中高炮连接到命令后,迅速装好射击诸元,炮弹入膛,二炮手手抓握把,随时准备击发。

此时,从团、营指挥所到各炮连阵地,一片肃静,人们屏息等待着美机到达监视哨上空瞬间的讯号。

数秒钟后,4号远方监视哨报告:“顶点!”

张汝为即下达:“顶点!”

各中高炮连连长闻令后同时启动秒表。

当秒针指向本连开火时间时,随着连长一声“放!”

在我4号方向上空美军飞机飞行航路的前方,出现了一道由60发炮弹组成的宽1500米、高250米的火墙。

美机在我强大炮火的连续阻击下,大都偏离飞行航路,沿鸭绿江上空朝鲜一侧飞行,一颗颗重磅炸弹投在了清水镇附近的山头上。

激战中,美机数批轰炸我三营阵地,最近的距九连仅20多米,炮排长被翻飞的焦土击中,肩膀负伤。

1时30分左右,美军将一批炸弹投向鸭绿江大桥附近,顿时浓烟滚滚,烟雾弥漫。

苗树人急令三营察看大桥是否被炸坏。三营营长鲁长山派参谋杨保会前往。杨保会参谋在夜幕中,冒着弹雨直奔大桥。

途中,他的小腿被弹片击中负伤,但他勇敢地从清水镇一端沿着震颤的大桥跑到上河口一端。见大桥完好才回到营指挥所,向团里作了报告。

1953年初,美军战斗轰炸机在志愿军地面高射炮火的沉重打击下,采取了新的反高射飞行战术,即以万米高度接近防区。当进入志愿军高射炮有效火力范围后,以10到15度的小角度下滑飞临我军保卫目标,然后再以60度以上的大角度进行俯冲轰炸,并在高度3000米以上投弹完毕,做逃逸飞行。

这样使志愿军按基本假定设计制造的中高炮不能正确计算射击诸元,又使有效射高为3000米以下的小高炮无法对其射击。

面对美机的新的反高射战术,根据团长肖锐、政委楚明远的指示,在苗树人的领导下,张汝为仔细观察了美机的飞行参数,又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日日夜夜认真钻研了高射炮射击学和力学有关部分,修正了苏军制作的投弹距离计算公式,创造了“对大高度、大速度、大角度俯冲机射击方法”。

即在美机投弹前的飞行航路上,由全团所有中高炮集中组成统一火网进行阻击。

志愿军防空高射炮某部采用此射击方法,一举击落美军飞机4架。受到苏军顾问团的重视,并在全军推广。空军开辟米格走廊

1951年7月,美军趁朝鲜北部发生特大洪水之机,发动大规模的以破坏铁路为主要目标的“绞杀战”。

新安州以北的清川江和大宁江上的铁路、公路桥梁,连接着志愿军的前方和后方,美国空军一直将这一地区作为封锁轰炸的重点。为此,美军将在朝鲜的空军兵力增至19个联队、1400多架作战飞机。

针对美空军的疯狂轰炸,志愿军空军开展了反击美军空中封锁的作战。

志愿军空军为配合地面部队进行反“绞杀战”,从1950年9月中旬开始,增加每日出动的次数和飞机架次,在友军空军的协同下,与美国空军进行大规模的空战。

当月,新组建的空军经过紧张训练,已有9个驱逐师和两个轰炸师参战。

为了粉碎美国空军的“绞杀战”,经中央军委决定,空军以师为单位,采取“由少到多、以老带新、先打弱敌,再打强敌”等稳妥办法,组织部队参战。

9月12日,最早以大队规模参战的志愿军空军第四师,全师55架战机同时开赴安东前线,首先投入了这场大规模的空中对抗。

9月25日,志愿军雷达发现美机5批112架以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编成的混合机群,向新安州地区进犯。

志愿军空军指挥所立即下令出击。空四师十二团副团长李文模奉命率领16架米格-15斗机,升空配合人民军与进犯美机群展开一场200多架次的喷气机大空战。

当李文模率编队飞至新安州上空,突然与20多架美机遭遇。双方相距仅100米,志愿军机群已来不及展开兵力就投入战斗。

一大队大队长李永泰率先带领本大队冲向左下方的8架F-84“雷电”战斗轰炸机。“雷电”发现米格机后,四散逃去,而另两批8架F-86战斗机却在此时从左、右后方袭来。

李永泰迅速操纵飞机左转弯上升,准备占位反击。突然飞机一阵剧烈抖动,他回头一看,飞机机翼被美机击中,而后面4架F-84轰炸机正快速向他逼近。他猛地向右压杆蹬舵,大坡度向上急转弯,避开美机的攻击。

此时,僚机权太万驾机冲过来,以猛烈的炮火将美机编队驱散。

李永泰抓住战机,驾驶受伤的飞机顺势向一架美机扑去,用瞄准具将美机套住后,两次按动炮钮,却不见炮弹飞出。

原来,刚才飞机中弹后,军械系统被打坏,李永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美机从炮口前逃去。这时,又有4架F-84轰炸机向李永泰飞过来,对他展开围攻。

李永泰驾着受伤的战机,勇敢地与美机展开周旋,充分发挥米格机的优良性能,时而半斤斗翻转上升,时而大坡度盘旋下降,终于摆脱了美机的纠缠,在座舱盖被打碎的情况下,顽强地驾着中弹30余发、负伤56处的飞机安全返回了基地。

李永泰虽然没有击落美机,但他在飞机受损的情况下临危不惧,英勇顽强的气概却打动了参战的官兵,战友们给他起了个“空中坦克”的美称。

就在李永泰、权太万与美机格斗时,担任掩护的5号机陈恒、6号机刘涌新也同一批企图偷袭战友的美机展开了厮杀。其中6号机刘涌新孤胆作战,与美军6架F-86战斗机展开了殊死搏斗。刘涌新紧紧咬住一架,连续开炮将其击落。

这是志愿军空军在朝鲜战场打下的第一架F-86战斗机,美国空军吹嘘的“佩刀神话”在刘涌新的炮声中破灭了。但刘涌新也在另外5架美机的围攻中,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这是志愿军飞行员第一次参加双方200多架飞机的大规模激烈空战,他们表现出勇敢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并在这场世界最高飞行技术水平的较量中,取得了战绩。

此后两天,空四师又参加了两次协同人民军与美机较大规模的机群作战,同美空军展开激战。美国远东空军的“绞杀战”计划,刚开始就遇到严重阻碍。

美国第五航空队宣称:

这3天战斗是历史上最长最大的喷气式飞机战役,而且显示了共产党的飞机和飞行技术已经改进了。

10月2日,毛泽东看到空四师的战报后,欣然写下:

空四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

从1951年秋到1952年春,美国空军从国内选调了一批参加过二战的校级“王牌飞行员”到朝鲜作战。

志愿军空军也陆续增调歼击机部队参战。

1952年2月10日,志愿军空军第四师大队长张积慧在空战中,将美国空军少校中队长、号称“成绩最高的喷气式飞机王牌架驶员”戴维斯击毙,在美国引起了震动。

美国远东空军司令威兰发表特别声明,称戴维斯被击毙是对远东空军的一大打击,是一个悲惨的损失。

经过数月空战的实践,志愿军空军认识到,高速喷气式歼击机不宜采用大编队进行空战,便总结制定了以四机编队、多批多路、多层配置、集中一域、协同作战的“一域多层四四制”战术原则。

空军各作战部队据此原则,结合自己的经验,采取各种具体的战术。作战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有了明显提高。

1951年9月至1952年5月,志愿军空军先后有9个师18个团的歼击机部队和两个轰炸机师的部分部队轮番参加战斗,从打击美军分散的小机群,到打击美军大机群。

这期间我军共击落美机123架、击伤43架。志愿军空军夺取了清川江以北与鸭绿江之间的制空权,在这一空域开辟了美国人所谓的“米格走廊”,迫使美国空军战斗轰炸机放弃对安州、西浦、价川三角地区的封锁,从而保障了新义州至平壤、熙川至平壤两条铁路干线可以昼夜通行。

至1952年6月,美军历时10个月的“绞杀战”以失败而告终。

这个胜利,有力地保护了我志愿军地面部队的后勤补给线,为取得朝鲜战场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举报

热门好书,快上车!

  • [玄奇]丑胖的傻媳妇,睡一觉竟变成了美娇妻
  • [玄奇]爷爷您别揉了,我要溢出来了。
  • [玄幻]我能修炼合欢功找女人就变强
  • [历史]穿越到古代,娶的老婆像张飞
  • [玄奇]我爷爷死前给我找个美女身材很棒
  • [现代]妻子跟野男人偷情居然当着老公的面!
下载黑岩阅读APP,红包赠币奖不停
+A -A
目录
设置
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