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夏兰那有些痴迷的小眼神,小姜心中自然高兴,但是他此刻却仿佛一个文艺青年一样的问道:“你懂的什么是人生的境界吗?”
境界?夏兰满脸迷茫的看着我问道
世上有多少学说,往往演变为高深的理论和玄思,使人难懂,其实抛开冗长的典籍,这些学说的基本原则与核心思想非常简单易明,本文不妨把人类有史以来具有活泼生命力的几大学说还原一下,当我们把各种学说的“实核”还原出来,就不再是高深的学术,也不再是学者的专利,而是人人都能够明白的各样人生境界。
1,佛陀的境界
一切事相都是变幻无常的,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所以,我们不需要过于迷执任何一件东西,对事物的迷执就是痛苦的根源。当我们放下迷执,拈花微笑看一切,就能达致快乐智慧的彼岸。
2,老子的境界
万物的本体和母体是“道”,“道”衍生了一切,一切又复归于“道”。“道”高深莫测,难以琢磨,人只要放下自己的主观局限和自觉意识,就能平静地回到无自觉的大道之中,进入心灵的零点,婴儿熟睡的清虚状态。这接近于佛的破执,但老子以“道”作为宇宙的本体,佛陀不认为有任何本体,这就是区别。
3,孔子的境界
上天是一切的主宰,天是有感情的,它包含公义与慈爱两方面,这接近于基督教的上帝。但孔子自认不能明白天意,转而探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融洽。人要融洽,就要有“仁爱”,“仁爱”的出发点在于对良知的体验,而培养良知的关键在于“孝悌之情”(家庭之爱)与“推己及人”。子女先得到父母的爱,将来又向父母回报爱,个人在最初接触的“天然关系”中产生了对家人的爱,而家庭与社会、社会与国家、国家与天下乃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个人的爱应该从爱家庭推广到爱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从自我出发、并由“关系论”建立起来的大同理想,是儒家的精神内核。另外,必须有礼、有乐、有各种各样的规范来调和社会矛盾。
4,柏拉图的境界
我们眼见的有形世界显然是不完美的,然而心灵深处似乎有一个无形而完美的世界存在,这是一个永恒的精神世界,充满着完美的数学秩序。怎样知道完美的精神世界也是客观存在的呢?从人对美的强烈感受、从心灵抽象产生出来的数学的精确性、从人的内心有一种对完美的向往,表明有一个完美的精神世界存在。而我们的灵魂早就已经从完美的精神世界跌至现在所处的不完美的有形世界当中,必须通过心智的回忆,才能不断趋近完美的世界,才能获得灵性的攀升和人格的完整,这接近于基督教“堕落与天堂”的世界观。精神世界由全善全能的造物主掌控,虽眼不能见,却是更为真实的存在,而现实中的不完美世界反倒是完美精神世界的一个残缺的倒影。
5,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境界(求善派)
逻各斯(logos)是宇宙一切运动的根源,又称为“宇宙理性”,人类是“宇宙理性”洋溢出来的碎片,处于一种“小理性”的状态,这种思想架构与道家接近,区别在于,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们认为悟道并非扬弃个体意识的自觉性,反而认为要不断通过主动的反思,才能逐步回到“大理性”之中,而人生最大的目标就是如何才能达到最高的善。
6,古希腊伊壁古罗学派的境界(求乐派)
天堂、地狱、鬼魂、上帝、道……凡此种种,这些问题要么神秘,要么不切实际,人类统统没有办法确定,既然不能确定,理他做什么呢?我只知道当下我是活着的,而人活着就是要单纯地谋求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不去想那些无法了解的事情,免得浪费失时间、甚至让不怀好意的人借此妖言惑众,岂非上当受骗?这实际上也成为无神论的心理基础。
7,基督教的境界
上帝是绝对超然的“无限完满者”,他自身不具有任何肉眼可见的形相,却充充满满有慈爱、有公义。由于人类利用上帝赋予的“自由意志”选择了“自我中心”,因此不再爱创造世界的上帝,仅仅爱着自己或具体的事物,乃至无限地追逐沉迷,从中制造出无数的“偶像”,于是就与永恒的上帝断开了联系(与上帝隔绝)。由于自我观念以及具体事物的有限性和局限性并不能满足人心无限的追求,结果产生人世间各种各样的罪恶和痛苦。惟有重新回到上帝的面前,恢复人与上帝的正常关系,进而以上帝的眼光、永恒的视觉去看待偶然而有限的世界,人才能获得心灵的救赎并体会世界原初的美好。但上帝是绝对超然的,人不可能仅凭自己的能力在世界中找到上帝,惟有上帝亲自(主动)来到世间,人藉着对他的依靠(即信仰)才能实现灵性的回归,而上帝已经来过,他就是人类历史中曾经显现过的“耶稣基督”。这位“道成肉身”的上帝,他曾经受苦受难并且被钉十字架,复活之后,向世人带出信、望、爱的法则,借此击破苦难、罪恶与死亡(人类的三大永恒难题)。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跟从我的,必不在黑暗里走。”
这就是人生的七种境界,你懂吗?一看你这种小女孩也不会懂!
说着话小姜走了走的是那样的潇洒,那样的风流倜傥……
从那一天起,小姜就成了一个文青,除了在他发狠的时候,平日里也学会了文旭青年的伤春悲秋,学会了那些文人的臭毛病。
“落花满天闭月光,借一杯复鉴凤台上……”帝女花似乎已经成了他的出场曲,派哪怕的这首歌在这个城市还有着很大的市场,每当他唱起来的时候,就会有无数人来附和与他!
“唉!真是搞不懂为什么你们喜欢林黛玉。就这人物形象搬到现实里来说吧。脸蛋:黛玉是美人,这就不说了。身材:林黛玉纤瘦,体弱,身材就像周冬雨一样,平平无奇,没有女性特征难以勾起男人欲望。性格:黛玉自小多愁善感,对许多事敏感记挂,关键是又常常想不开,胸襟不豁达,这样的人脾气肯定是古古怪怪的,难以相处。细节:黛玉常年心志不佳,不爱走动(不爱运动)都会导致心肝火旺,苔黄痰浓,说白了,黛玉面带菜色,身体各个系统运作不良,消化不良可能有便秘,口臭之类东东,谈不上什么吐气如兰。你们要是在现实中见过一个八九分美女,惊为天人,等到与她交谈时,忽然闻到一股酸腐的臭气从她的樱桃小口中喷出,就能明白我的感受了。”
林黛玉口臭的问题困扰起了小姜,小姜很认真呢的研究了起来,这是个学术性的问题啊!
虽然林黛玉和他是一类人,同时文青界两朵奇葩,但是林黛玉那楚楚动人的样子,伤春悲秋的眼神,却无疑可以秒杀他上千万次。
恰似多情,总无情,有请又被无情伤,这或许是文青的最大忧伤了。伤悲何许怨杨柳,自己找地苦苦就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