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很有趣

第4章 春秋争霸

发布时间:2025-01-16 10:35:00

春秋战国到底有多精彩?从各诸侯接连称霸到各国之间疯狂兼并,从上百个诸侯国到最后秦灭六国一统天下,足足五百年,上演了无数经典故事、无数经典战役。这个“乱世出英雄”的时代,英雄人物一出一大片,数都数不过来。思想巨人: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军事家:孙武、孙膑、乐毅、白起、廉颇、王翦、李牧……改革家:李悝、吴起、商鞅……纵横家:苏秦、张仪……都是各家鼻祖级别的超级大佬。

而这段时间,中华文明进步之快也堪称空前绝后。军事方面疯狂变革和升级、文化方面激烈碰撞百家争鸣,诸侯国之间你来我往,无时无刻不在壮大自己,稍有不慎,就成了壮大别人的养料。在这个从分到合的乱世之中,有太多值得我们了解的故事和思考的东西。

周幽王被犬戎一刀带走后,他的儿子周平王迁都洛邑(河南省洛阳市),于是我们称之为“东周”。虽然周天子还是天下共主,但其实就是个虚名,各诸侯国已经不听话了,但由于深受《周礼》的影响,谁也没想过要把周天子踹掉,毕竟人家是正统的王室成员。

所以,既想当老大,还要名正言顺的当,就得搞一个合理的模式出来。

齐桓公的CEO管仲表示,这个好办,于是弄了个“尊王攘夷”的口号,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

从此,整个春秋的主旋律就是“称霸”,只要实力足够强大,就可以组织各国开会,成为周天子和诸侯国双重认证的联盟盟主,也就是“霸主”。比如齐国组织的葵丘会盟,齐桓公变成了公认的霸主。

但齐国这个霸主可以说是“不争之霸”,首先没什么大的战役,而且会盟,秦、晋都没参加,稍微有点水分。春秋真正意义上的霸主其实就是晋国和楚国之间的solo。

在外颠沛流离,62岁才即位的重耳(晋文公),城濮之战大败楚国后举行了践土之盟,成为了公认的第二位霸主。周襄王亲自到场给封了个“侯伯”,意思就是诸侯的老大。

不过战败的楚国并不服气,埋头发育,35年后卷土重来,和晋国又一次大战——邲之战,成功复仇。在蜀之盟举行后,楚庄王成为春秋第三位霸主。这对于楚国来说,也意味着从蛮夷走向华夏。

当然强大的晋国绝对是无法接受的,重整旗鼓又一次和楚国进行了大战——鄢陵之战,晋国大败楚国和郑国联军,重新夺回霸主地位。整个春秋的大部分时间就是晋楚之争,谁也不服谁。

但这俩搞争霸,一堆小国可受不了,尤其是夹在中间的小国,两边挨打,两边受气,还不敢吭声,典型的有苦没地诉。最后,宋国站出来召集各国举行了弭兵会盟,大会表示:这么打可不行!建议停止战争,谁不同意,一起揍他。晋楚两国也别争了,可以一起当霸主。于是,晋国和楚国成为当时共同的霸主。

当然,我们常说“春秋五霸”,好像还缺俩。但另外两位,无论是《史记索隐》中的秦穆公和宋襄公,还是《荀子·王霸》中的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乃至其他版本,都是史学家们拿来凑数的。

秦穆公的实力倒没问题,但他走的路线和中原各国完全相反,是西戎的路子,而且拿活人做殉葬品,其他各国是绝对接受不了的。而宋襄公,先是被楚国抓走,最后泓之战受伤挂了,还有作为殷商后代遗留的臭毛病——人祭,也不可能被尊为霸主。

阖闾和勾践,吴国是怎么起来的?是晋国为了牵制楚国培养起来的。越国是怎么起来的?是楚国为了牵制吴国培养起来的。虽然也不弱,但充其量算是春秋末期的两个小霸主,或者说是南方霸主。

不过小霸主也有大能量,弭兵会盟没多久,楚国发生内乱,楚平王一顿瞎搞,给自己搞出来个强敌——伍子胥,把伍家一家处理了。伍子胥逃到吴国,先帮阖闾上位,然后两人携手伐楚,一路打到郢都,如果不是秦国出兵,加上越国捣乱,楚国就没了。

吴国大胜,伍子胥也报了血海深仇,但他们根本想不到,用不了多久,吴国将成为春秋史上第一个惨遭灭国的大国,灭掉他的是越国。姑苏城被围困了整整三年,拒绝投降,城内无比凄凉。

整个春秋时期,大大小小的战役不计其数,比如东方大国齐国兼并了30多个国家、南方大国楚国灭掉了40多个国家、西方大国秦国灭掉了10几个国家,中原大国晋国兼并了60多个国家……但都是大国吃小国,像吴国这样的大国被吃掉,在当时是无比震撼的。

从此,灭国战争一发不可收拾,愈演愈烈,“大分裂”逐渐朝着“大一统”方向越来越近,历史也将来到更加残酷和混乱、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更精彩的“战国时期”。

举报

热门好书,快上车!

  • [现代]我家的诡异小卖铺连诡都卖
  • [现实]求求你给我肉吃,我愿意跟你
  • [历史]逆子你居然和朕的妃子……
  • [现代]小子你不对劲啊,刚从屋里出来?
  • [现代]你女儿我弄定了,你能怎么样
  • [现代]想要赚钱那就你妹妹晚上来找我
下载黑岩阅读APP,红包赠币奖不停
+A -A
目录
设置
评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