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啥没称帝?有人认为是曹操畏惧名义强行克制自己不能称帝,有人认为曹操坚守臣节至死不可能篡汉,有人认为天下没统一还没到称帝的时候。所以到底是啥原因?
首先曹操是绝对想称帝的,不光曹操,“皇帝”那几乎是每个人的终极目标,只不过天下英豪无数,有资格角逐它的人寥寥无几,而且就算你脱颖而出有足够实力称帝的时候,你还是没戏,因为天下人会以“乱臣贼子”的名义喷死你。
要知道嬴政设计的“皇帝制度”是“家天下”,想当皇帝你先得是太子。刘彻设计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更是告诉你皇帝不是谁都能当的,千万别胡来。这些观念都通过儒家思想融入到几乎每个人的脑海。
所以曹操要称帝,相当于和天下人作对,难如登天。袁术就是个例子,称帝后立马成了全民公敌,给人封官人家拼命跑,最后吐血而死不说,还成了“叫地主”的笑话。
曹操称帝的难度比袁术还要大,因为曹操是正儿八经的汉臣,从你把汉献帝迎到许都“奉天子令不臣”时,你就已经和汉朝牢牢绑在一起。可能没有你,东汉早就完了;但没有天子这枚棋子,你能否从四战之地的兖州脱颖而出、横扫北方还真不一定。所以身为汉臣,你敢掀翻大汉,就是造反。
但曹操认为不是问题,毕竟前面有位爷可是篡成功了,虽然被公认为“篡汉逆贼”,但明眼人都知道,王莽那是后来玩改革把自己玩死了。所以王莽那一套拿来现用是没有问题的。
曹操远征乌桓后,就已经琢磨着要怎么篡汉了,所以把邺城当作大本营,逐渐开始壮大自己的势力,顺便做空和剥离汉朝。但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要积累足够的政治资本,这样才能看起来理所应当,顺其自然。
没多久,曹操便迎来一个巨大机会,能让自己的政治资本顶到天的机会。刘表病重,收荆州的机会来了,可以的话,顺带把江东也收了,益州估计不用收,刘璋自己就会送货上门。等天下统一后,自己称公、称王、称帝一条龙搞定。
结果赤壁一把火,把曹操的计划烧没了,进程彻底被打断,就算你觉得天下没法统一,打算先篡位,也得先来一场大胜,搞点政治资本。所以赤壁之后,曹操去把关中平了,回到邺城后立马开始给自己升级,凭借之前的功劳先是得到“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至高特权。接着进行改制,让自己成了魏公,建魏国,定都邺城。然后设立自己的文武百官,还接连三次发布《求贤令》。曹操不光要打造忠于自己的政治班底,还在释放一个信号,要变天了,士人们该站队了。
拿下汉中后,又有资本升级了,成了魏王,第二年被特许出警入跸、冕十二旒、驾六马、乘金银车、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和皇帝一模一样,就差最后一步了,只需要效仿王莽,导演一场完美无缺的“天命大戏”就成皇帝了。他甚至可以做的比王莽还高级,让汉献帝配合他演一场效仿尧舜的禅让大戏,简直完美。
曹操已经具备了一切条件,所以为啥曹操没称帝的原因已经有解了,来不及了。218年各地开始叛乱,紧接着刘备攻打汉中,没等你缓口气,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了。所以曹操到死都没来得及迈出最后一步,临死前说:我就当周文王吧。所以,谁是“周武王”?曹丕。
其实曹操的继承人最初是有悬念的,毕竟他生了二十五个儿子,不过能进入选举赛的没几个,按规矩来的话得优先正妻生的儿子,但正妻丁夫人没儿子,曹操就把长子曹昂让她抚养。结果在宛城时曹操被张绣偷袭,曹昂战死,丁夫人因此还跟曹操离了婚,于是出身还不错又善解人意的继室卞夫人的几个儿子就获得了曹操优先选择的机会。
但还有一个孩子比他们几个都有机会,环夫人生的曹冲。这孩子太聪明,是曹操最喜欢的儿子,没有之一。但在208年曹冲病逝,年仅13岁。
曹冲死后,曹丕变成了头号接班人,但也并非没有竞争对手,曹植。曹操成为魏公后,继承人的位子一直是空缺的,而且曹操也有意培养曹植,所以兄弟相争不可避免。
前期的竞争曹植是占优的,本身就多才多艺,加上杨修等人在曹操面前对他各种夸,曹操对曹植越来越喜欢。但玩政治,曹植远不是曹丕的对手,曹丕的城府不是一般的深,而且人家还有个天赋,演技极高,永远看起来都是一个敦厚朴实的好小伙,喜怒不形于色,和曹操底下的重臣关系都不错,比如贾诩就会替他说话。
有一次曹操问贾诩:老贾啊,你给点意见呗。贾诩不吭声。曹操说:我在和你说话呢。贾诩说:我心里在想一件事,没法回答。曹操问:你想啥呢?贾诩回答:想袁绍和刘表呢。曹操哈哈大笑。
反观曹植就有点单纯了,一股子浪漫主义诗人的气质,很随性,还酒驾,什么司马门,闯它!这还得了!天子和诸侯王才能不下马的司马门,你当大马路压,你爸爸能不生气吗?曹操逐渐对曹植失望,没多久封曹丕为魏国太子。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最后一步,该由他来完成了。曹丕能行吗?何止能行,简直是把篡位玩出了花,中华文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但凡篡位,都是照着曹丕这套模式来演。但无论怎么演,谁来演,都很难超越。什么叫顶级大导演?什么叫实力派演员?什么叫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一场影响中华文明数百年的究极“禅让大戏”要上演了。
在表演之前,尚书陈群还搞出了“九品官人法”的人才选拔制度,也就是影响未来数百年之久的“九品中正制”,从上上到下下,共分九个级别,在各州郡设中正官,根据家世和能力来评选人才,前五个级别直接当官,后面的回去种地。
刚开始还算公平,后来就变成了只看家世,哪怕一个人蠢得像头猪,可他爸是当官的,就是上品。哪怕一个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可他爸是种地的,不好意思,下品。
就算刚开始中正官很公平,对于世家大族来说,和垄断也没啥区别,在当时普通人根本就读不起书,所以曹丕实行的九品中正制毫无疑问会得到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持。
接下来该开始正戏了。曹丕将谯县宗亲和老乡挨个提拔,将军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然后率军南征。得到消息的孙权立马派人进贡孝敬“大哥”,接着刘备手下大将孟达来投,这一件件的喜事让曹丕的政治资本越来越大。
但是不是还缺点啥?祥瑞,当然少不了。三月,谯县出现黄龙;四月,饶安县出现白雉鸡;八月,石邑县出现凤凰……铺天盖地的祥瑞接踵而至,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曹丕在谯县宴请全军和当地百姓后,率军直奔许都,在曲蠡停了下来。然后,左中郎将李伏发言了:我早就憋不住了,大王您继位后,祥瑞接二连三,明显是天意,咱大魏国应该替代汉朝兴起啊。曹丕立马回答:我德行浅薄,怎么敢当!再说我生气了啊。接着大臣们组团开劝,全国人民都盼着你,上天也保佑你,你不接受实在太过分了。曹丕表示:我的心坚如磐石,你们怎么劝,谁来劝都没用。
当然大家都明白,这是在演戏,都在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演技,只要演到位,前途一片光明,所以接着开始往死里劝。
劝的差不多了,男二号该登场了。汉献帝下诏决定将天子之位禅让给魏王,并派张音持节,把玉玺、诏书送给曹丕。曹丕立马上书表示:臣不能接受。大臣们接着联名上书,你不接受天命,上对不起天地,下对不起百姓,你必须接受!曹丕表示:你们如此苦苦相逼,欺人太甚!
两边就差打起来了,群臣一共劝了十六次,汉献帝下诏了三次,曹丕拒绝了十九次。在汉献帝第四次下诏,群臣第十七次“以命相逼”之下,曹丕“极其不情愿”的“被迫”答应。接着命人在繁阳兴筑高台,在10月29日正式称帝。
从西汉刘邦称帝到东汉刘协退位,享国四百多年的大汉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广义上的三国始于184年黄巾起义,狭义上的三国才刚刚拉开序幕。从189年群雄讨董到东汉灭亡已经过去31年,曹操、关羽等无数英豪接连退出历史舞台,刘备也将迎来他人生的最后一战,然而他的理想并没有随着他的离世而消失,一直默默付出的那位幕后英雄将背负着他的梦想继续前行,一次次翻越崇山峻岭,一次次尝试逆天改命,一次次“明知不可为”而以命为之的北伐。史上最伟大的丞相诸葛亮的故事要上演了。